返回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圣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圣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 (第2/3页)

王轼冷眼旁观,未作评论,估计时候差不多了,蒙古人一进宫,自己就要陪同天子接见。  遂叫上李顺喜准备回王府更衣。

    就在这时。  人群突然大乱!

    原来,蒙古队伍中。  带有两头白雕,异常罕见,本是送给大燕皇帝的礼物。  那白雕笼经过市井时,民间顽童不识此物,竟拿石块去扔,惊了那扁毛畜生,在笼子拼命扑腾,惊声尖啸!

    “不好!蒙古人地马惊了!”有人张皇失措的大叫!

    王轼猛一回头,正看到两个武士拼命拉住一匹惊马,那马却性烈,两人拖不住,直往前冲,蒙古人的队伍一时大乱!

    王轼一看不好,将手中纸扇一扔,猛推开面前人群,疾步冲上前去。  那马却是直奔他而来,街上百姓失声惊呼:“小哥,你不要命啦!”

    两者相距不到十步距离,许多人都忍不住扭过头去,不忍看他被烈马踩踏。  李顺喜呆若木鸡,待回过神来,跳着脚尖叫道:“大官人,回来!回来!”

    五步距离!王轼突然扬起拳头,飞身扑上!那一拳结结实实砸在马头上,只见一匹比人还高的蒙古战马,被这一拳之威,砸得四蹄腾空,头朝下,屁股朝上,轰然倒地!再看时,整个头颅已经变形,七窍流血!

    街市一时鸦雀无声,一阵之后,轰然叫好!几个蒙古武士扑上前来,吃惊地盯着王轼。  后者不欲久留,怕被人认出,拉下衣袖,快步混入人群之中。

    “请问大人,这是什么人,好大的力气!”铁木真一直追寻着王轼地身影,忍不住向陪同他进宫的礼部官员请教道。

    其实礼部官员在王轼出现时就认出他来,就那张脸,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人,此时却不便明说,遂笑道:“大燕民间尚武之风盛行,京城更是豪杰汇聚之地,多有武艺高强,深藏不露者,想必是位高人,不足为奇。  ”

    “天朝果然不同凡响,我蒙古万万不能相比。  ”铁木真叹道。

    “大汗客气了,请吧,圣上已在宫中备下宴席,与大汗接见洗尘。  ”礼部官员催促道。

    资政殿前,大燕皇帝王战,率宗室亲王,文武百官,立于台阶之上,正面殿前广场。  广场之上,从宫门一直绵延到资政殿,一千名铠甲鲜明,威武不凡的内卫禁军分作四行,持戟站立。

    王轼身着亲王朝服,肃立在王战身边,跟没事儿人一样。  忽闻鼓乐齐响,蒙古首领到了。

    宫门处,转出铁木真高大的身形,身后,蒙古各部落首领相随,略一停顿之后,向资政殿而去。  一路上,但见燕军军容整齐,气度不凡,铁木真低头疾步,不敢正视。  背后随从人员,也是十分恭敬,紧紧相随。

    越过广场,来到资政殿九龙壁之下,礼部官员提醒铁木真停下。  台阶之上,内侍省太监高呼:“蒙古首领。  参拜大燕皇帝陛下!”

    铁木真双膝跪下,带领着蒙古众首领,高声喊道:“罪臣大燕北路招讨使,呼伦贝尔郡公孛儿只斤铁木真,叩见大燕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资政殿前,王战小声对身边的弟弟说道:“当年蒙古作乱。  不可一世,如今穷途末路。  屈膝求和,岂非天数?”王轼笑而不语。

    “铁木真平身,上殿。  ”王战下旨道。  下面,铁木真站起身来,仍不抬头,在内侍太监地引领下,缓步走上台阶。  被引至王战面前时,再度跪下:“罪臣今日代先祖,先父向大燕皇帝陛下谢罪,请您宽恕蒙古人犯下的罪行,重新接纳我们作您忠实地仆从,从今以后,您的敌人就是蒙古人的敌人,我们世世代代效忠于大燕。  ”

    “既已知罪。  朕身为天子,当不为难汝等。  从今往后,当思忠君爱国,不可再生异心,否则,大燕王师北上。  尔等死无葬身之地。  若能痛改前非,精忠报国,朕会对蒙古人视之如一,尔等即朕臣民,必爱护有加,共享太平,你可记下了?”王战训示道。

    铁木真跪在地上,以头磕地,再三说道:“罪臣句句谨记,终生不敢违背。  后世蒙古子孙。  若违此言,人神共愤。  必遭天谴!”

    皇帝对他地态度十分满意,伸手道:“好,朕要听其言,观其行,平身吧,朕替你引见。  ”

    等铁木真起身后,王战首先指着王轼说道:“这是朕地二弟,威王王轼。  ”

    铁木真稍稍抬头,一看王轼,脸露错愕之色:“这不是……”

    “嗯?怎么?认识?”王战颇感讶异,二弟常年在京,未曾到过边疆,他如何认识?

    这时,礼部官员上前奏道:“启奏陛下,方才蒙古队伍进京,不慎惊吓战马,冲击人群。  威王千岁大展神威,一拳击毙惊马,百姓以为天神下凡,纷纷传诵。  ”

    王战面露喜色,回头看着王轼问道:“哦?果有此事?”

    “回陛下,臣弟上午在京城闲逛,无意间碰到此事,不足挂齿。  ”王轼小声说道。

    “好,甚好!威王勇不可挡,朕心甚慰。  ”王战也觉脸上有光,蒙古人素来以剽悍著称,如今却在朕弟弟面前栽了跟头,剽悍又岂是蒙古人所独有?

    引见完毕,王战赐宴,款待蒙古首领。  铁木真从始至终,都十分恭敬,言必称“罪臣”,上至皇帝,下到百官,都感觉到了蒙古人真心忏悔之意,宴会气氛十分热烈。  铁木真又送上礼单,进贡纯种战马,草原特产,蒙古美女等诸多贡品,王战龙颜大悦,一概收下。

    席间,铁木真竟不顾自己蒙古首领,朝廷二品地身份,亲自下席,为皇帝歌舞助兴,使得王战更加喜悦。  当堂表示,赦免忽图刺,也速该二人地罪过,要命礼部依照规定,追谥封号。

    蒙古一行在北京滞留月余,皇帝待之甚厚,辞别离京时,赏赐颇丰,王战再三训诫蒙古,从今以后,要尽忠为国,不可再生异心。  铁木真也数次表示,绝不反叛,不论皇帝何时召唤,他必然听从号令,甘供驱策。

    王战登基以外,内政外交,均遵循其父王钰定下地国策,并无半点改变,国家倒也继续前进,没有出什么差子。  但王战毕竟不是王钰,他从小就生在帝王家,受正统教育,锦衣玉食,虽有一颗仁慈之心,却不知民间疾苦。  再则,他没有其父那样吃苦地精神。  登基不到一年,王战每日至多三个时辰处理政务,余下时间多是和一些青年才俊,诗词唱和,音律相通。

    但这么大一个国家,哪天没有万千上万的事情?王战自己处理不了,能交给大臣的,就让大臣处理,大臣处理不了的,他就堆积起来,实在不能拖延,就去请教耶律太妃。  耶律南仙倒也的确是女中豪杰,无论是政务,军务,她都能给出应对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