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77 政策调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477 政策调整 (第3/3页)



    最后则是朝廷声誉。据臣所知,有些民营兵工厂是家族产业,为了增加产品种类卖房子卖地还贷了款,投入非常大,还指望能传给子孙后代。

    如果禁止民间参与军工产业,这些兵工厂处置起来颇为难办。臣不知道该如何来补偿其多年投入,到时候恐又引来非议。”

    听完了王徵和谭不明的意见,王家桢毫不犹豫的站到了对立面上。兵部经过军事改革早就丧失了指挥权,完全成了后勤部和武装部。

    既然要为大明军队采购所有军械,那就必须熟知生产环节和采购成本,在这方面的细致程度是工业部、总参谋部所不及的。

    他阐述的理由也正是从这方面出发,给在座的官员和皇帝简单算了笔账,比较了两种经营模式之间的差距。同时提出一个之前没人关注,却很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当初鼓励民间参与军工产业是朝廷的意思,现在禁止民间参与也是朝廷的决定。对皇帝和官员们来讲,这就是个政策的调整无可厚非。可具体到每个民间投资者来讲,可能就是人生大事了。

    大部分民间经营者实际上都是很不错的,当初为了建造兵工厂多数都倾家荡产了,勒紧裤腰带全家甚至全族奋斗了十多年,结果一纸政令下来就不让干了。

    损失了多少银子勉强可以算清楚,这么多年付出的心血、投入的情感又该怎么计算呢?当初卖掉的土地、房产,现在还能不能原封不动的购买回来呢?如果有人不乐意,也要上京告御状,又该怎么解释、怎么判定呢?

    这还真不是瞎操心,景阳皇帝对百姓一向比较宽容,对商人尤其优渥,坚决不许官府利用权力打压。

    为此没少难为大理寺和刑部在新大明律上增加相应的律条,还一条一条的做出详细解释和判例,以公文的形式发到各州府县以供参考。

    现在人家拿着大明律指着上面的律条来讲理了,接还是不接?接了,杨涟、左光斗、真宪时都得傻眼,根本没法解释。

    不接,只要朝廷敢做初一,地方官府就敢做十五,从此以后新大明律等同于废纸。所以不管接不接,都是给皇帝添麻烦,毕竟最终这个矛盾还得送到御前拍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