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7 政策调整 (第2/3页)
没冤枉任何一个人,多多少少都犯了错。可身处那样的环境中,每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被一群不怀好意的家伙环伺,谁又能保证永远不犯错呢?
此事一出,已经有十多位派驻民营兵工厂的参谋提出了调离申请。他们宁可去条件更艰苦的岗位上工作,也不想趟这池子浑水了,太危险。
如果能把军工厂全都收归朝廷所有,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其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有品级的,享受官员同等待遇,即便是普通工人也都由朝廷供养一直到死。
在这样的环境里没人能一手遮天想干嘛干嘛,也就从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吃里扒外的现象发生。虽然成本是高了点,胜在安全省心。
实际上做为军工企业真没必要太苛求成本低廉,只要质量和产量过关,到了战场上不拉跨就是盈利。毕竟很多产品根本就不能正常售卖,也就谈不上利润了。
“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但站在兵部的角度上仔细权衡,由民间承办军工产业还是有必要性的。具体理由也是三点:
首先是成本,就拿步枪枪托举例。若是从滦州和邯郸工业集团购买,同等质量的成本要高出一倍不止。
产生这么大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原材料采购价格、机械设备成本、工人成本,但其中有一项非常关键,生产的灵活性。
工业集团的生产线都很大,比较适合大批量生产。但除了全军大范围更换装备之外,平日里保养维护的零部件并不需要那么大产量。
这时候民营的兵工厂就有优势了,他们的规模比较小,有道是船小好调头,随时可以更改产品。有些时候兵部的采购量不足,他们还会从民间寻找相似的产品代为加工,总之一句话,永远不会让生产线和工人闲着。
如果将所有兵工厂全改由朝廷经营,臣以为陆军和海军每年的装备采购价格要上升一大截。这笔预算可不是小数目,孰轻孰重臣还算不太清楚。
其次,无商不奸不假,可商人为了赚钱也愿意付出更多。就拿手榴弹外壳和枪弹头来说,原本的材质都是优良铸铁和混合铅,后经山东一家民营兵工厂改良,混入了其它材料,不光保证使用效果,还降低了三成成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