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衣带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3章 衣带诏? (第2/3页)

道杂之”的治道。

    并且桓谭曾上书《抑谶重赏疏》,认为谶纬的预言“虽有时合”,然如同占卜一样只是一种偶然性,不足为信。连带着,也反对灾异迷信,认为天地间的灾害不过是自然规律,与人的德行并没有关系;同时还提出《新论形神》,认为明智之士不会相信长生不死的谎言,只有愚昧者才会迷信……

    陈瑀一边讲述这些,一边还找出其对应的关于诸子百家中的论点。

    “比如不去信奉谶纬之言,就与墨家的“非命”有几分相似之处。”

    “比如厚今薄古,而非厚古薄今,就与法家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有着相通的道理。”

    “这些先贤的观点,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继承自诸子时候的学识思想而发展的。”

    “他们早在一百年前,两百年前,就已经在思虑这样的事情。而我直到现在才知道这些先贤大儒们竟然有这样的论点,实在是令人羞愧。”

    陈瑀的话,毫无疑问是给司马懿父子等打开一道全新的大门。

    信息的封锁,故意的蒙蔽,让他们根本接触不到这些先贤的著作。

    他们都以为,世道一直如此。

    可现在陈瑀竟然告诉他们,早在一两百年前,就有人开始反复谶纬之说,开始提倡“兴治”,开始反对灾异迷信,开始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

    司马朗顿时感慨道:“可之前,我为何从未听说过这些东西呢?”

    莫说司马朗没有听说过。

    就连他爹,这个当过洛阳令、京兆尹的高官,同样也没有听说过这些论点!

    而原因,陈瑀其实也是心知肚明。

    上有天子要借助谶纬之言维护正统,中有经学世家把持言路通道,下有百姓愚昧无知,人云亦云。哪里有人敢去,能去钻研这些东西呢?

    那桓谭贴脸反对谶纬神学,之后就是被一向宽仁的光武帝刘秀评价为“非圣无法”,险遭处斩。后被贬黜,在出任六安郡丞的道路上病逝。

    王充游于太学,师从大家班彪,却只能担任郡功曹、州从事这样的小官,之后因为与上司常常意见不和,被迫辞官回家,最后病逝家中。

    也就是现在天下大乱,又因为陈瑀三公之子的身份,这才能够接触到这些东西。不然的话,恐怕根本无人将这些东西说给司马懿他们去听。

    司马朗、司马懿如今都正值少年,学习接受的能力极强!所以仅仅是在陈瑀告诉他们这些论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对其正确与否有了判断。

    让他们天天在家中学些他们自己都不信的经义,在乱事当中诵读那些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章,简直就是令人作呕!

    如今陈瑀讲述的这些,毫无疑问是他们这些少年那还未来得及被荼毒的世界重新染上了别样的色彩!

    不过司马懿在明白了陈瑀是在研究些什么后,也有些疑惑的询问:“您说的这些,刘骠骑都知道吗?”

    “若是刘骠骑并不信服这些,选择坚持经义,那您回去后岂不是会和刘骠骑反目成仇?”

    陈瑀哈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