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八大蝗商?严走私者夷三族! (第2/3页)
噬血的巨鳄。
“走私者,斩立决。”朱高炽看着帐外正在卸货的商队,声音冷得像岭北的冰,“不管他是汉人还是蛮夷,不管他背后有谁撑腰,只要敢碰铁器、火药,就按通敌论处。抄家,灭族,一个都不能少。”
他要让所有人都记住,这草原商路是大明的血管,谁要是敢在血管里下毒,就别怪他心狠手辣。
八大蝗商的故事,绝不能在洪武年间重演——他宁愿现在担个“严苛”的名声,也不想百年后,让后人指着史书骂他养虎为患。
詹徽正在旁边记录税目,听到这话,笔尖顿了顿,随即在“走私”二字下重重画了道红线。
他虽不知朱高炽为何对走私如此忌惮,却能从那语气里听出不容置疑的决绝——这位皇孙,是真的打算把这商路,变成一条只能流着大明血脉的通道。
徐允恭抱拳:“末将明白。明日就调三千骑兵,联合辽东都司那边,沿广宁卫到和林的路线布防,沿途设十二座烽火台,发现走私踪迹,立时点火示警。”
“不止是走私,”朱高炽补充道,“那些想劫商队的部落,也照此办理。第一次杀人警告,第二次就灭了他的部落。告诉所有部落,商路是大明的命脉,谁动谁死。”
严禁汉人商贾走私,是怕养虎为患;而死死盯着这些草原部落,更是防着他们骨子里的劫掠天性——这念头就像草原地下的火种,稍不留意就会燎原。
从成吉思汗时代起,快马弯刀、劫掠过冬就是他们的生存法则,汉人商队的驼铃在他们听来,或许从来都不是交易的信号,而是“肥羊上门”的动静。
朱高炽太清楚了,这些部落首领此刻对着龙旗磕头,不过是怕了明军的刀;等商路真的跑起来,看着一车车茶叶、盐巴从眼前过,看着那些皮毛换回来的粮食堆成小山,难保不会有人按捺不住——毕竟抡刀抢劫可比赶着牛羊走千里路轻松多了。
今日抢一支小商队,明日就敢劫一座榷场,贪心一旦冒头,当年瓦剌人袭扰边关的旧事就得重演。
“第一次杀人警告”,是给他们划条红线。
找个带头闹事的部落,砍下为首者的头颅挂在榷场门口,让所有人都看看,伸手的代价是什么。
但这还不够,草原部落最认的是“怕”字,不是“劝”字。若是有哪个部落敢明知故犯,第二次还敢动商队的主意,那就别再讲什么规矩——铁骑直接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