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9章:永平六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29章:永平六年 (第2/3页)

可那短暂的炫目光彩,还是很让上帝瞩目的。

    “你还是继续跟着王景当应急食品吧!”

    “我要带商鞅去新夏那边,见一见那里出现的法家后裔了!”

    上帝拍了拍王延世的肩膀,然后带着商君转身就走。

    王延世留在原地沉思:

    先前上帝说他是“青蛙”,现在怎么就变成“食品”了?

    这……

    吃青蛙可容易生病啊!

    难道是在暗示自己,王景近来会遭受疫病的困扰吗?

    ……

    对于王延世的思虑,

    何博并不在乎。

    他只是跟商鞅感叹的说,“想不到你的鞭法,时隔这么多年,竟然能在隋国迎来复兴。”

    在那位太子被父亲力排众议,下放到地方历练后,

    除却了解民情,磨练自己的能力,也免不了四处收集人才,以为助力。

    但袖手清谈的人太多了,

    只论道德,也不足以实现他抗击杞国,振作国家的目标。

    最后,

    失落的随坚登上了一座青山,在山中的道观中舒心散气。

    因为父亲的修道和自闭,随坚对道门的逍遥自然之说没什么兴趣,

    太平道根本的《太平经》,作为国家储君的他更是不愿接受。

    但不得不承认,

    道士们选择的修行之所,风景还是很好的。

    偶尔过去坐一坐,对疏解胸中苦闷,的确很有效用。

    而就在随坚这次无意的放松之下,一个自称有经纬之才,能够助太子殿下实现梦想的道士,主动来到了他的面前。

    随坚对此,原本有些烦闷。

    毕竟这段时间以来,

    听说太子求贤访士的消息,自荐而来,却没什么能力的人实在太多了。

    随坚感觉跟他们对话,实在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而打探之后,得知上门的家伙中,还有着豪强世家的手笔,更让随坚羞恼不已——

    已然安于现状的豪强世家,

    是不希望出现一位能折腾的君主的。

    所以,

    他们选择出手阻止年轻气盛的太子,想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后者知晓人心的险恶,并非一时的朝气倔犟,可以横扫澄清的。

    大隋的江山社稷,

    没了他们这些勤勤恳恳的臣子辅佐,可没办法如此稳固!

    而年轻的随坚,也的确被这样的手段恶心到了。

    他是皇帝难得的健壮子嗣,没有人敢从根本上解决太子带来的问题。

    但年轻总有老去的时候,

    胸中的朝气总有被郁气取代的时候,

    他们只需要帮年轻人磨圆润棱角,认清楚现实就好。

    好在,

    随坚忍了下来。

    他仍旧接见了那很有可能,是受他人指使,过来恶心自己的道士。

    “坐!”

    见面之初,随坚坐在高位上,对那同样年轻的道人随意的说道。

    随后他又对仆人说,“茶。”

    话语简洁,神情平静,没有一点求贤若渴的模样。

    但道人不以为意,只就坐饮茶,同太子述说起了自己的学识与主张。

    随坚听了一段,神色有些异动,认为对方实有大才,便起身对之拱手行礼,弥补了先前的不敬。

    “请座!”

    随后他又对仆人说,“上茶!”

    及至交谈到日落西山之时,随坚更觉身心舒畅,如饮美酒,有飘然之感。

    于是他拉着道人的手,极为热情的说,“请上座!”

    对仆人吩咐道,“上好茶!”

    道人也被大隋太子这样的阶段式反馈逗的哈哈大笑。

    随坚先是不好意思的道歉,随后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对道人说,“我听说当年秦孝公见商君时,便是先卧后起,才有青山松柏之逢。”

    “如今先生以法家之说指点于我,我也有如此反应,何尝不是重现了先贤故事呢?”

    “快请随我下山,辅佐我成就大业吧!”

    面前之人虽穿着道袍,但本质上,并非是一名真正的道士。

    据其自述,只是因受道人抚养长大,故而养成了穿道袍的习惯。

    反正新夏水热过盛,上下皆习惯宽松轻柔的穿着,道士们那飘然简洁的宽袍,正对世人的胃口。

    “我虽自幼学道,然师长认为我没有修行的慧根,便将我送往山下的学社中,研读儒墨的经典,学习仁义兼爱的道理。”

    只是读了几年,他仍不解先贤真意,便外出游学,意图以格物务实的方式,来开解自己愚钝的头脑。

    结果看多了躺平的隋人,听多了杞国的消息,又从往来的齐国海上口中,得知了许多新夏以外的事情,便对隋国现状生出了浓浓的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