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9章:永平六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529章:永平六年 (第1/3页)

    汉永平六年,

    前脚才被王延世念叨“怎么还在集权固位”的皇帝,在年初之时便颁下了诏书,号召朝野臣民,兴修起了各地水利设施。

    这让王延世很是欣喜,甚至在帮王景送信,充当旅行青蛙之时,专程跑到洛阳皇宫里,旁观了皇帝为治水之事,从而特意召开的朝会。

    只是,

    治理黄河,对于休养生息数十年的大汉朝廷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王莽时代引动的洪流,裹挟着前汉二百年沉淀下来的泥沙石砾,从元城开始,泛滥了大半的黄河下游地区。

    时至今日,

    问题早已越拖越大,就像最初的透光的缝隙,会随着不断的进出,变得日益宽松扩张一样。

    被洪水长期泛滥的土地,开垦起来并不容易。

    肆意流淌的水流,也不会轻易被人约束回河道之中。

    这意味着修治黄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富。

    大汉的国库,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吗?

    为了那所谓的未来,

    真的有必要耗费如此之巨的前人心血,去填补崩塌多年的堤坝吗?

    “问题就摆在面前,怎么可以不去解决它呢?”

    年轻英武的皇帝面对着群臣的忧虑,语气平静坚定的回道:

    “盛世之下,人口滋长。”

    “即便今日的田土还可以容人耕种,可数代之后,依靠农田为生的百姓,又该去哪里种下自己的青苗呢?”

    他的目光扫过殿上的诸多臣子,心里想着丈量天下田亩之时,统计出来的世家豪强所占土地的数量。

    先帝是开国创业之主,

    这些人尚且有圈地跑马的作为,

    那在他的治下呢?

    在他子孙的治下呢?

    皇帝是个目光长远,怀有志向的人,

    他自有的天赋、接受的教导,都不允许他像面前的某些臣子一样得过且过,安享一世太平,而不管死后的滔天洪水。

    对皇家来说,难得的家庭温情,也给予了皇帝几分柔软心肠。

    当然,

    这是对天下百姓的。

    在臣子和各地豪强,乃至于自己那些日后会继承大汉江山的子嗣面前,

    皇帝只会成为最严厉的君父。

    因此,

    面对臣子的劝阻,皇帝仍旧坚定的推行了自己的政令。

    他要求权柄被削弱后,仍旧负责全国建设的大司空,先选拔人才,将洛阳以东的河道进行清理疏通。

    等到积累了足够经验后,

    再去梳理王莽之时,那条被堵塞的泾水。

    最终,用最丰富的经验、最饱满的精力、最出色的人才,去面对那条泛滥的黄河。

    他要像战国时秦国于蜀中修建都江堰一样,用一代人的辛苦和汗水,治出一片广袤、平和的丰饶之地。

    至于子孙?

    他不相信子孙的勤劳和智慧!

    所以,更不会将已有的问题,交给子孙去解决!

    王延世旁观的十分激动。

    他回想起自己生前的经历,感慨的说道:

    “如果我能遇上这样英明的君主,那年的堤坝就不会被洪水冲垮吧?”

    何博就说,“在老建筑上缝缝补补有什么用?”

    “钢铁会腐朽,顽石也会被岁月侵蚀……再高大坚固的东西,都有其坍塌的一天。”

    “还不如大破大立,将老旧的推倒,建立新的河堤呢!”

    王延世说,“可是大破大立,总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房屋会倒塌、农田会淹没、民众也会死去。

    何博对此没有回答。

    跟在他身边的商鞅却是哼了一声,“舍不得家里的瓶瓶罐罐,担忧前行的艰险,怎么可能踏上远大的前程?”

    “道理一直都清晰明了,正确的道路也毫无阻碍的呈现在面前,若因为舍不得受累受苦,舍不得抛下负担,是不可能抵达终点的!”

    王延世不知道上帝这次怎么把商君带在身边了,只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缩起脖子,不敢与之驳嘴。

    除了孟庄荀等先贤,

    谁能说得过五等分的商君啊!

    他只是对着何博说,“时时警惕,月月整修,总可以提防裂缝出现的。”

    “可以让两岸的百姓提供帮助,一旦发现问题,上报朝廷就好!”

    这下,

    何博总算笑出了声。

    “《尚书》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上千年过去,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呢?”

    “北边的燕国,你是去看过的,难道还分不清楚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吗?”

    不过,

    何博还是喜欢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犟种。

    哪怕人性注定了梦想的光辉转瞬即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