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539章 卧榻之侧 (第1/3页)
“轰隆!!”
洪武十年秋九月,在北方战事告定的同时,西南的战事却因为皇帝的旨意而被提上日程。
尽管高骈已经对汉军熟悉,但挡在汉军与大礼之间的山川却不会因为汉军的兵器犀利而消失。
为此,高骈发剑南、山南西、黔中、岭南等四道十万大军,四十万民夫,自各道起运火药五十万斤,粮草辎重无数,以黔中为主攻,剑南、岭南为副攻,于九月二十五日开拔进攻。
发动如此规模的军队与民夫来攻打大礼,上次还是前唐的天宝战争,而结果则令人失望。
如今大汉刚刚立国,四方蛮夷大多都被汉军兵杖教训过,而大礼是为数不多几次入侵大汉被击退,但是又很快卷土重来的势力。
如今十万汉军及四十万民夫分四路向大礼进攻,这使得大礼压力骤增。
阳苴咩城上空阴沉的天气和时不时作响的闷雷,似乎表示着着此刻整个大礼国所承受的压力。
“高骈率兵马近二十万进驻朱提,粮草辎重转运不断。”
“会川的张武聚军民数万,有渡水攻剑川之举,不可不防。”
“岭南的李阳春兵分两路,一路以其亲率数万军民,自田州(百色)开拔通海而去,一路以邓俨亲率数万军民,自安南沿礼社江(红河)攻来。”
五华楼内,祐世隆听着清平官董成的禀报,面上虽然依旧波澜不惊,可心底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他们自然摸不准汉军的兵马数量,也知道如今探查的数量包含了民夫,但具体包含多少,这关乎大礼国运。
好在大礼通过几次入寇,大概知道同等距离和路线下需要多少军队需要多少民夫,因此董成在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
“以臣与赵清平、范清平所算,汉军应在十五万以内,民夫最少是军队倍数。”
“刘继隆举众多兵马来攻,显然是准备灭亡吾国。”
“臣以为,刘继隆虽雄才,然其年过半百,吾国只需暂时臣服大汉,待刘继隆驾崩再行兵戈也不迟。”
董成话音落下,赵诺眉与范脆些也先后走出作揖道:
“陛下,吾国近三十年间阵殁将士足有八万之多,几乎家家戴孝,先帝攒下的钱粮也被消耗殆尽,如今国库可用之钱粮不足四百万。”
“臣以为,适时向大汉臣服,以此示好大汉,求得吾国百姓休养生息。”
“待到数年之后刘继隆驾崩,吾国国力恢复,钱粮充足,再行出兵亦不晚。”
“更何况南边的桑谜(真腊)与西边的僬侥(骠国)蠢蠢欲动,朝廷可趁着与大汉停战的机会,南下从两国掳掠群蛮北上,充实国力。”
“陛下,臣附议,汉军兵器古怪,威力巨大,哪怕朝廷可以依托山川险阻来坚守,但若长久交战,朝廷必然支撑不足,更何况吾国许多部落都有抗拒之心,届时恐怕不易征召。”
二人话音落下,随即便将目光放在了祐世隆身上,而四十岁的祐世隆也不似二十几年前那般稚嫩了。
当年的他年轻气盛,且大礼西边的骠国,南边的真腊都被狠狠收拾过,就连占婆都偏向南诏,而且国库充盈的几乎装不下任何粮食。
这种情况下,他才毅然决然与大唐交战,并且将成都以南的诸州百姓尽数掠走,再扬大礼雄风。
可是如今国库空虚,大汉正值鼎盛,加上国内白蛮与乌蛮矛盾重重,南边的骠国与真腊小动作不断。
如果继续坚持与大汉作战,大礼确实会有灭国的风险。
想到这里,纵使心中不愿,可祐世隆还是点头道:“吾愿削去帝号,将国号改回南诏,归还昔年所掠汉民,向大汉求和。”
“陛下圣明……”
堂内众多官员先后开口,随后便定下了出使大汉的使团和官员。
只是定下这些事情容易,难题在于如何熬到大汉愿意结束停战。
如果求和期间,他们的兵马无法挡住大汉的兵锋,那刘继隆自然不会接受投降。
正因如此,他们必须得将战线维持住,哪怕后撤,也不能撤退的太过离谱。
想到这里,祐世隆便吩咐道:“征募各部群蛮,以段宗榜率军三万兵马坚守剑川,以杨缉思率七万兵马坚守拓东,令杨酋庆率群蛮袭扰攻入通海的岭南汉军。”
“陛下圣明……”
依旧是唱声传来,但祐世隆的心情却并不好。
他见识过汉军火器的厉害,因此近两年来都没有出兵袭扰大汉。
如今大汉将渤海、契丹、奚部都击败,西边的多康吐蕃又是大汉的臣属,这些情况摆在面前,他实在没有什么自信。
哪怕能够谈和,恐怕也会丢失不少疆土,导致南诏国力衰弱。
“呼……大不了从南边讨回便是。”
祐世隆自我安慰着,而他所下令派出的使团也在朝会后翌日出发,急火火的朝着洛阳城赶去。
随着九月彻底过去,当时间来到十月,汉军果断兵分四路,朝着南诏的剑川、拓东、通海三个都督府发起进攻。
“放!!”
“轰隆隆——”
十月初五,随着高骈大军从朱提南下,汉军开始以每日二十里左右的速度拔城南下。
从朱提南下升麻的三百余里路程中,整段路程都以山脉夹峙,道路狭长崎岖为主。
在这崎岖之地,宽阔不过百余步的石头关挡在汉军面前,断绝了汉军轻松南下的念头。
只是再厉害的关隘也挡不住火炮,更何况这小小的石头关。
尽管关隘面前空地并不宽阔,但高骈依旧命令汉军推动二十门重炮摆在官道上,对面前不足四百步的石头关炮击起来。
“放!”
“轰隆隆——”
装填十斤铁炮弹的重炮在不足二百步宽的阵地上发作,每门重炮相隔十步,每隔五分钟便有一轮炮击。
从清晨到正午,汉军的炮击片刻不停,而石头关的五千南诏军队也是叫苦不迭。
高骈绕了十余里路,在数百精骑的护卫下登上后方的一座小山,手里拿着镜片略微浑浊的单筒望远镜。
尽管绕了十余里路,但这座山距离石头关不过里许,还是可以大致看清关隘情况的。
“这地方着实不好打,后面都是栈道,南蛮若是交战失利,必然会焚毁栈道。”
站在高骈身旁的王建同样拿着望远镜,皱眉看着石头关后那看不到尽头的蜿蜒栈道,忍不住说出心里话来。
高骈闻言颔首,但又补充道:“任凭他们烧吧,这些栈道承受不住重炮和炮车经过,始终要重修才能行走。”
“待他们焚毁后,我军便以火药破开山壁,辅以栈道攻入拓东腹地。”
王建闻言点头,却又踌躇道:“可若是如此,消耗的火药必然不少,且耽搁时间。”
“若是全程都是这样的路,恐怕在来年开春前无法结束战事。”
他有些担心战事无法按照时间完成,可高骈并不担心,因为他太了解刘继隆的性格了。
南诏虽然国力衰弱,但其实力并不弱,且又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不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
从朱提打到拓东便已经不易,自拓东攻打阳苴咩城更是困难,而若是祐世隆退往永昌,汉军要面对的问题便不止是困难那么简单。
在高骈预计里,讨平南蛮最快一年半,最慢三年。
在他这么想的时候,山下突然有兵卒艰难攀爬上山,来到他面前作揖道:
“高王,南蛮派遣使团往洛阳求和,请我军放关。”
“放他们过去。”
高骈想也不想的就同意了,毕竟他还没有自大到阻拦使者,更何况使者过关也泄露不了太多情报。
至于使团能否说服刘继隆,他则半点不曾担心,毕竟刘继隆若是如此好说服,那他早就割据江南了。
有火炮火枪在手,南蛮就是大汉嘴前的排骨,虽然有些难啃,但架不住好吃。
“传令给前军都尉杨师厚,令其昼夜不停地炮击石头关,若关隘告破,令他便宜行事,不必顾忌南蛮火烧栈道。”
“是!”
高骈吩咐王建,王建则是派人返回军营传信去了。
如今已经是十月,五月武举的那些官员早已南下,并且在军中熟悉了两个多月。
一甲授都尉,二甲授别将,三甲授参军……
高骈亲自考校过送到他军中的这些武进士,不然也不会大胆启用杨师厚作为前锋。
除了杨师厚,他也发现了不少有才干的官员,他准备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以边打边练的方式来磨炼他们。
西南四道的汉军将士在战斗力上没的说,但西南毕竟十年没有爆发大的战事了,许多老卒早已退役。
尽管装备给了汉军足够的战斗力,可经验始终不足,而南蛮就是这把磨刀石。
讨平南蛮,西南的战斗力和经验起码能支撑十几年,而南中地界的群蛮情况,更是可以保障西南汉军在日后保持较高的战斗素养。
想到此处,高骈继续举起单筒望远镜,继续观摩起了石头关的战事。
与此同时,张武率军渡过牦牛水,开始举兵攻打磨豫城,而想要攻打此城,沿途的情况与高骈遭遇的情况相差不大。
南诏北部都是山脉险阻,官道狭长,栈道不断,石堡高筑的情况,只能硬着头皮用火炮将这些石堡城池关隘啃下来。
相比较北边两路兵马,东、南两路兵马遭遇的情况则是大有不同。
从岭西、安南分兵攻入通海境内,遭遇的主要是山城、密林和沼泽等险阻。
由于南诏早已派兵焚毁渡桥、栈道,李阳春、邓俨只能率军不断砍伐树木,缓慢前进。
半个月后,高骈攻破石头关,杨缉思派兵火烧栈道,高骈则是令随军工匠开始以火药炸开山壁,扩修栈道。
“这南蛮果然不好对付……”
贞观殿内,刘继隆看着手中奏表,眉头不由紧皱起来。
大汉所面对的南诏,比起被元明清所灭的大理、梁王、南明实力都要强上不少。
更重要的还是西南开发不完善,而这个时代的气温虽然比开元年间降低许多,但依旧比元明清三代要高。
气温高的好处时降雨线向西北深入,坏处就是热带雨林北上,长江以南便有大片瘴厉。
此次汉军从冬季出兵,自然是避开了瘴气,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