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532章 汉船事件 (第1/3页)
“咯碌碌碌……”
清晨,天光破晓,海水潮起潮落,几近千艘大小各异的海船停泊在海湾之中。
远处港口上的“汉”字旌旗不断飘扬,港内则是充斥着无数穿着战袄的大汉将士。
“开坊门!”
随着守门校尉一声令下,海港的坊门缓缓打开,露出了门外翘首以盼的无数百姓、商贾。
近千汉军将士走出坊门,开始在三道坊门面前检查商贾、百姓及赶回海港的告休将士。
坊门虽有三座,可门上统一写着三个字,即“明州港”。
此处本来没有城墙与坊门,然而自数年前东海海军筹办开始,此处江南最大的港口便被加筑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海港东西长十里,内设二十八处炮台,可停泊五千料的上百艘大船。
此外,北边的翁山群岛(舟山)也修建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座炮台。
哪怕其中许多炮台都尚未放置火炮,但足可见朝廷对于明州港的建设和重视。
“昆仑奴!十五贯的昆仑奴!”
“鱼获、蔬果……”
“招力夫,每日三十钱!”
“铛…铛…铛……”
随着坊门大开,港内顿时充斥着胡商、百姓的叫卖声,港内的钟楼也开始撞钟作响。
从卯时到辰时,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三座坊门便涌入了数万百姓。
他们中有的前来务工,有的前来贩卖瓜果蔬菜,还有的则是来应募民夫。
整个明州自洪武八年开年后不久,便都知晓了海军北上归来,并且准备渡海护送日本使臣返回日本。
两万海军三百余艘战船前往日本所需的瓜果蔬菜和民夫都是个庞大的数量,许多商贾更是准备顺着这股东风前往日本贩卖商品,以至于如今明州港内停泊着四百余艘各类大小不一的商船。
“不愧是天朝的海港,这里几乎比平安(京都)还要繁华……”
明州港内的钟楼上,随着撞钟声停下,耿明已然带着藤原广贞登上了这四丈高的钟楼,而此处几乎能将整个明州港尽收眼底。
眼下是洪武八年四月,距离辽东战事平定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刘继隆以张延晖为辽东都督,王重荣为副都督,宋文通及朱温为都督佥事并留兵三万治辽。
耿率领海军南下,于开年之初返回明州,并对海军将士进行补员。
眼下的东海海军,已然恢复到了辽东之役战前的状态。
“大使谬赞了,这不过是大汉几座较大的海港之一罢了。”
面对藤原广贞的夸赞,耿明瓮声自谦,毕竟见识了长安、洛阳和杭州、扬州的繁华后,明州港内的情况确实算不上繁华。
“某并非谬赞,而是实事求是罢了。”
藤原广贞笑着回应,同时解释道:“平安的百姓虽然每日也能赚取十五枚钱,但中原的物价更低,两枚中原的钱可以换五枚吾国铜钱,因此中原的百姓家中常有礼服,但平安的百姓却没有。”
日本所用铜钱被日本商人称呼为皇朝钱,尽管日本规定皇朝钱和大唐的通宝兑换比例是一比一,但由于皇朝钱含铜较少,因此唐钱一枚,可当倭钱二枚用。
大汉立国八年,市面上许多劣钱都被回收重铸,新铸并发出的洪武通宝,单论质量比开元通宝还要好,因此汉钱两枚可当倭钱五枚。
可以说,大汉的百姓赚三十钱,可以用三十钱买七八斤米,而日本百姓赚十五钱,却只能堪堪买两斤米。
面对藤原广贞的这番说辞,耿明微微颔首,同时目光投向了刚刚从坊门走入港内,穿着日本改良服饰的队伍。
这支队伍足有百余人,前后百余步,驾有八十余辆挽马车,车上则是装满了从大汉买入的商品。
“大使此次归国,收获恐怕不小。”
耿明若有所指,藤原广贞则是连忙陪笑道:“不过是依靠天朝的大船,从中为家族牟取些许利益罢了。”
“听闻大都督麾下货船亦有不少积存,若是大都督信任,某愿意替大都督将这些积存卖出。”
“若是如此,那便麻烦了。”见藤原广贞如此识趣,耿明也没有说什么煞风景的话。
海军此次出使日本,来回起码大半年时间,刘继隆自然没有选择什么都不做,而是在手书中准许耿明以朝廷的名义,带些商品前往日本贩卖。
这些贩卖所得,四成交给朝廷,两成诸将均分,将士们均分剩下四成。
为此,刘继隆令江南东道布政司调拨了二十万贯和两万匹锦缎绢帛给耿明,而耿明也在过去几个月里将二十万贯钱换成了一车车的商品。
由于有朝廷背书,耿明完全可以走官场得到成本价的茶叶、绸缎、瓷器、石蜜(冰糖)等等商品。
这些商品贩往日本京都后,则是可以根据品类不同,卖出三到十倍的高价。
贩卖结束后,海军还可以从日本采买砂金、白银、珍珠、硫磺等商品,回国后再获得四五成的纯利。
若非考虑到部分高利润商品的需求没有那么大,继而没有采买较多的高利润商品,耿明手中这些钱帛足够翻十几倍带回。
对于不喜欢勾心斗角的耿明来说,他倒是没想到做买卖竟然这么赚钱。
得知此事后,他倒是有心专门经营朝廷对日本、新罗的贸易,但刘继隆在手书中剩下的话却令他的计划中途破产。
说到底,日本不过是个四五百人口的小国,大部分还都是被贵族兼并了土地的贫农,能消费的人口并不多。
如果海军专营这条贸易路线,估计用不了两年,这些在日本高价紧俏的商品就会价格暴跌,届时就不赚钱了。
唯有定额买卖,才能不断细水长流。
每年上百万贯的获利已经不少,总归还是得给民间海商分杯羹。
思绪间,耿明目光看向了那些走入港内的江南商贾。
海上并不太平,如此次能依靠朝廷兵马前往日本的机会更是不可多得,因此大部分江南海商都加入了此次的航行中。
好处在于有东海海军护航,沿途不会有海盗敢于劫掠他们,且遇到风暴后,船上的商品还可以抢救,不至于血本无归。
坏处在于,他们需要在海军眼皮底下活动,返航后有军吏清点他们的收获,按照十税二的税率交税。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有着两三倍的赚头,而这份赚头足够让他们为之疯狂。
“此次过后,恐怕天朝对下国许多商货都会便宜许多。”
藤原广贞干笑看着那些商人,心头在不断滴血,毕竟带着商品前往日本的商人越多,他能收获的利润就越少。
对此,耿明倒是没有太多想法,而是改换话题道:
“我军需要向贵国佐渡岛来休整,此外还需要在东边的神奈川补给东巡粮草。”
“若是日本王能准许则最好不过,若是不可,那某再另寻其他办法。”
耿明话虽这么说,但藤原广贞却十分清楚,如果天皇不答应的话,耿明恐怕不会好好善了。
五万汉军便直接击败渤海,占据辽东,而耿明此次亲率两万大军东渡,如果其所需得不到满足,日本恐怕将与天朝爆发战事。
如今能由朝廷控制的土地和人口仅限畿内及部分直属庄园,地方上则是由国司与藤原氏、源氏等庄园主分权。
朝廷能直接调遣的兵马,也只有畿内近卫府、兵卫府的五千兵马。
地方上,倒是还有各国司指挥的四五万国衙军,但由于国司腐败,各国司麾下的国衙军不是兵粮欠乏,便是士卒离散,能拉出的军队恐怕只有一两万人。
哪怕有藤原、源氏等贵族派出私兵,整个日本恐怕也无法投入超过三万军队来与大汉交战。
好在如今的朝堂由天皇的舅舅藤原基经主持,而自己则是可以将此事禀报,避免这场战事的爆发。
尽管佐渡国每年能献出上百两黄金,但与两国交战相比,区区百两黄金就算不上什么了。
在藤原广贞思绪的同时,其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待到他转头看去,但见耿明之子耿瓛走上钟鼓楼,快步来到二人面前作揖道:
“大都督,各艘战船与商船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便能开拔出海。”
“好。”耿明不动声色的颔首,继而看向藤原广贞:“大使若是还有事情尚未办好,可先行操办。”
“如此甚好,那某便先行告退了。”藤原广贞陪笑说着,随后便在耿明注视下离去。
在他走后,耿瓛则是收回目光看向自家阿耶,不忿道:
“日本使团虽然恭顺,但某仔细询问过,他们的在其国内自称其国王为天皇……”
耿瓛将他几个月打探到的消息纷纷告诉了耿明,其中也包括了日本国内的局势和日本国的实力。
耿明越听脸色越差,末了沉声打断道:“好了,眼下尚且还需要他们,何况我军首次渡海东去,暂不可多生事宜。”
“只是这件事情,待东巡之事安排好后,某会返回江南,奏表陛下的。”
见自家阿耶这么说,耿瓛便顺着他改换的话题,继续提起了东巡之事。
“日本京都以东倒是有不少庄园和其国贵族,想来不难买到足够东巡将士所需。”
“某已经从军中选出十二艘两千料海船,一千二百名果毅之士,他们已经将陛下赐下的图册熟记于心,定然不会忘记使命。”
耿瓛说罢,耿明也凝重脸色道:“自古而今,尚未听闻有人能渡海东去而归,若非陛下言之凿凿,某也不敢将将士们的性命用作赌注。”
“希望这一千二百弟兄能成功返还,如此你我父子便没有辜负陛下期望。”
见耿明这么说,耿瓛也点了点头,随后针对细节与自家阿耶讨论了起来。
他们的讨论并不长,片刻过后便走下了钟楼,而港内的那些普通百姓也很快知道了今日是海军及商贾们采买的最后一日,许多人纷纷返回各自村庄,将更多的蔬菜、黄豆、绿豆等物带到港内贩卖。
时间不断推移,随着四月初七到来,明州港内的晨钟开始作响,紧接着便是无数刺耳的哨声。
“哔哔……”
“起锚!!”
清晨,太阳刚刚从远处升起,东海海军的号令骤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