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盛世 第十九章 南方大开发(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卷 盛世 第十九章 南方大开发(二) (第3/3页)

只能使用天然形成的铜块来冶炼物件了,因此发现了铜矿,基本上就等于发现了铜。

    在以铜钱作为主要货币的时代,发现了铜,就意思着发现了钱,哪个地方有铜山,那就象现在有个印钞机一般,对当地经济的促进无可估量。

    “真不知道江苏苏南这块儿得了什么地气,不管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富裕起来!”发现吴郡铜山后,刘常满还在心里嘀咕。

    记得后世的时候,苏南人,特别是苏锡常一带,嫁女陪嫁一般都在十万块钱以上,所谓“生个闺女赔钱货”,在苏南那可是千真万确的。那时候刘常满根本想不通一家倘若生上三五个千金,那可怎么得了!

    不过现在不同,自从发现了铜山,朝廷又在这里设置了铸造司,专管铸钱,很快的吴郡一带人就更加的富裕起来了。

    荆王刘贾是刘常满的疏堂叔,年龄已经将近七十,对于皇帝在自己国内的一切措施,刘贾都照章遵行——反正也活不了几年了,刘贾又没有儿子,到时候还不是得“无后,国除为郡”,何必再跟皇帝过不去呢?

    而巴蜀之地原本就是大汉国的地盘,虽然人口不多,但却很是富庶,如今又有了铜山,很快的巴蜀就变成了和三河之地一样富庶的地方。

    毕竟是农业社会,大汉国南方的开发并不算快。但在大皇帝已经苦苦推广了数年的两季稻后,又有了铜山和晒盐两大支柱产业的推动,在南方地区,至少形成了以吴郡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长江三角洲一带,以淮南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沿淮一带两个重点经济发达区域。

    而在巴蜀的经济实力大大增长之后,南方的总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几百年来连“千金之家”都没有过的南方,慢慢的也开始出现了富裕阶层。

    “不患贫而患不均”,那是老庄的思想,刘常满素来也不怎么赞成。绝对的平均主义,才是对平等的最大伤害,必须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先导,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这早就成为被历史证明的事实,刘常满自然也不会去怀疑。

    对于富贵的人家,普通人可能会有一定的仇视心理,但他们的心里更多的应该是艳羡的心理。而有了这艳羡的心理,才能促使更多的人想办法发财致富,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看着数千百年来都很悠闲的南方人,也渐渐开始有了发财致富的紧迫感,刘常满心里很高兴。毕竟,只有人人都努力创造财富,这个社会的总财富才会增加。总财富增长了,人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当然,天下的财富都是皇帝的,刘常满肯定是最高兴的一个。

    连南方的经济也走上了正规,往下的目光,就该放得远一点了。大皇帝暗自想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