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盛世 第十九章 南方大开发(二) (第2/3页)
却不是每个地方都出产。对于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地农业社会来说,“男耕女织”,粮食、衣服都可以自己创造出来,但食盐却不行。
盐这个东西,最重要的产地,当然还是来自于大海。虽然在内陆地区也有一些井盐池盐,但盛产青白盐的大盐湖却都在蕃邦之地,并不在大汉国内,因此海盐就成了大汉国民众最重要的供应方式。
自古以来,海边就有许多百姓百姓依靠煮海为盐过活,但刘常满却知道,后世大量生产的盐,是靠盐田晒出来的。
用太阳光晒盐虽然没有煮盐那么快,需要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但好处在于消耗的资源却少得多,不需要收购木柴,成本就降了不少。
虽然生在内陆,但海水晒盐的法子,当时在东南沿海很多地方都有,刘常满去旅游的时候,还专门的在旁边看过盐民们的操作。虽然并不知道所有的细节,但他身为皇帝,自然不必事事躬亲,有了大致的方向,自然会有人来替他把晒盐的办法研究出来。
如果说盐这个资源并非是新发现的话,另外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资源,也在吴郡一带和巴蜀一带被发现了,那就是铜。
铜是自然中少有的几种可以直接找到的天然金属,因此人类从石器古代走出之后,就开始了对铜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铜和锡的合金,也就是青铜。正是因为如此,石器时代后,青铜成为了时代特征。
秦朝是青铜时代最后的辉煌时代,大秦国以不可思议的超越时代的管理办法,造就了手工时代不可想象的奇迹:几十万大军使用的武
然都是相差无几的制式兵器!
不过铜器作为武器的历史,在汉初的时候,已经大大减弱,铁器取代了它的地位。然而在另外一个方面,铜却一直牢牢的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那就是钱币。
自从秦朝统一货币之后,由铜铸成的圆形带方孔的钱币,就成了历朝历代通用的货币,一直到清朝为止。
大汉帝国的钱币,当然也由铜铸造而来。但铜矿在我国并不算太多,因此钱往往不够流通所需。可这次刘常满出来巡视了一趟,就发现了吴郡有一座巨大的铜山!接着巴蜀方面也报来消息,在巴蜀也发现了铜山!
最让刘常满高兴的,是梅涓那边也发现了大铜山。要按说梅涓的封地在贵州云南一带,属于偏远的蕃国,发现铜山后根本不必上报,只要自行开采也就是了。但梅涓和他的老主人吴一样,都是极为小心谨慎的,得了这桩天大富贵后,他却不敢独吞,专门派使者上报朝廷。
当然,这些铜山里发现的,都是铜矿石,不过这个时候的冶炼业已经大为发展,铜已经可以完全从矿石中炼出,而不是象以前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