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大战役 (第1/3页)
在1934年,意大利军工业发展的主旨就是尽可能国产化,贝尼托想要实现意大利崛起,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大国的野心,就必须建立独立的军事工业。
这对意大利而言,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意大利目前军事技术领域研发并不差,可资源短板却过于突出。
意大利在工业原材料领域的来源,用“万国凑”形容也不为过。
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铜,橡胶,棉花等等战略资源,都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连最基本的粮食生产都面临问题。
以能源为例,意大利本土煤炭产量极少,而且品质很差,在1934年,意大利主要通过进口德国,东非,苏联,还有英国的煤炭维持本国工业的运转。
德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缺乏,且距离意大利较近,所以德国煤炭是意大利主要最重要的进口对象。
然后是东非,东非在对意大利煤炭出口上,主要做的是二道贩子,也就是东非把南亚,澳大利亚的煤炭运输到意大利销售。
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一直不错,毕竟从上个世纪以来,东非就开始做和意大利之间的粮食贸易。
而依托粮食贸易,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覆盖众多农产品和矿产,诸如橡胶,咖啡,茶叶,棉花,煤炭,铁矿……
然后是苏联,苏联和意大利的贸易发展,也并不受到两国意识形态干扰,毕竟对意大利而言,苏联距离意大利中间隔着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家,对意大利实际上造不成太大的威慑。
前世,意大利在西方集团里对俄罗斯的制裁,就不是很感兴趣,冷战期间,更是直接和苏联眉来眼去。
最后是英国,英国和意大利有贸易关系完全不值得奇怪,毕竟英国是地中海霸主,它掌握着意大利进出口的必经之路。
石油资源方面,意大利情况相对较好,意属利比亚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分布区域,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意大利对当地的资源勘探进展比较慢,想彻底实现油田开采,也需要时间。
目前,意大利正在加快利比亚铁路的建设,从而希望借助东非力量,来帮助其实现利比亚石油的开采和提炼。
说完能源,然后是金属矿产,毕竟没有金属,意大利的军舰,火炮想要生产完全做不到,而意大利恰好在金属矿产方面的禀赋也很差。
就以铁矿石为例,意大利的铁矿购买来源五花八门,除了之前提到的德国,东非,苏联,英国以外,包括瑞典,法国等等诸多国家,意大利都有进口。
同时,因为铁矿的匮乏,意大利的废钢铁回收行业也比较繁荣。
而缺乏能源和铁矿的意大利,想要发展工业自然是千难万难,但1933年,意大利的钢铁产量还是增加到两百万吨出头。
这对意大利而言,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世界列强中,西班牙的钢铁产量还不到一百万吨,意大利比西班牙的两倍还多。
所以,意大利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列强的实力,就钢铁产业而言,比意大利高的国家,也就只有九个。
而全世界钢铁产量超过一百万吨的国家,总计也才十二个。
这十二个国家分别是:东非、美国、德国、苏联、英国、法国、奥匈帝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卢森堡。
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国土面积太小,而加拿大更侧重于殖民地属性,因此,当不得列强地位。
所以,现在意大利竞争世界十大强国的位置,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
而就是这个世界十大强国之一的意大利,现在连军工业产能上完全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意大利的军事工业只能支撑其打小规模的战争,遇到大规模战争时,就必然会出现供应短缺。
而即便是奥匈帝国西南战区的一部分力量,对意大利而言,也是很难对付的,这可以看做列强国家间实力的参差。
所以,贝尼托也不得不拉下脸,从国外进口武器和弹药,来满足现在意大利军队的需求。
贝尼托说道:“我会下令,将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