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桶 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军力挽狂澜 比武艺邂逅娇娘 (第2/3页)
幅员辽阔而已。
此时见弟弟一番意见。 惊奇的问道:“果真如此?朕原以为。 吐蕃既占我大燕领土小半,其人口自当甚众。 实力也不可小视,若真如贤弟所言,不足惧也。 ”
“陛下,吐蕃人口臣弟虽然不知,但据大臣们所言,十五年大战,燕军时常纵横于高原之上,罕见人烟,以此观之,吐蕃之人口恐怕还没有东京来得多,完全不足畏惧。 其军队,缺少系统训练,武器装备更是无法与我比拟,只要主将有敢战之心,不日必将平定叛乱。 ”王轼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再三阐述意见。
王战听得入神,渐渐欣喜起来,待王轼说完,赞叹道:“二弟真人不露相,以朕观之,朝中大臣也未必有如此远见灼识,真大燕之幸,朕之幸也。 好!裁撤水师之议,暂且搁置吧。 ”
建康二年六月,皇帝王战封呼延灼为西南行军元帅,赐金甲御马,加大司马头衔,命其节制四川,云南,陕西三省军队,誓师出征,平定吐蕃之乱。
王战虽然没有接受王轼的意见,启用韩毅,但后来王轼推荐武备学堂知事朱武随军作战,被王战封为剑南道招讨使,入元帅幕府,以参谋军务,并亲掌武备堂学生军六千余人。
吐蕃之事既有安排,王战复本归性,没多久便又疏于朝政,醉心于文学诗词。 尚同良再三提醒,无奈皇帝虽碍于他顾命大臣地身份,口头答应,却是阳奉阴违。
七月,德高望重的太师童贯去世,皇帝是童贯外孙辈,遂下诏厚葬,抚恤追谥。 因童贯是宦官,早年有一义子,因贪污枉法被王钰处以极刑,没有了子嗣,其郡王爵位被收回。
童贯一生,从前宋权奸,到后来鼎力支持王钰掌权,中间虽然有矛盾,但最终放弃争斗之心,全力效忠,不可谓无功,位列大燕元勋。 活到一百多岁,女儿女婿都先于他离开人世,也算是一大异数。 王战感其资历之老,事迹之传奇,下旨先贤楼挂钟以示表彰。
八月,众臣上奏,言人无妻,如屋无梁,皇帝已过弱冠之年,继承大统,当立皇后。 有大臣建议,吴用长子吴齐之女甚贤,容貌出众,德才兼备,方才十九,可以考虑。 耶律南仙也力主皇帝娶吴齐之女为皇后。
正当一切齐备,皇帝准备迎娶之时,尚同良爆出惊天秘闻,称吴齐之女,早已许配京师卫戍区指挥使徐宁之子,有了婚约,陛下虽为天子,也不可夺人之美。 皇帝大惊,召吴齐问话,却失口否认,称绝无此事。 又召徐宁,也说断无此事。
王轼此时进言,说皇帝要娶皇后,作为大臣,就算确有其事也不敢声张,不如作罢。 王战虽然暗弱,但于个人之名声却分外看重,遂将此事搁置。 耶律南仙等人。 因此深恨尚同良。 后陆游又奏,言河间郡王林冲**贤惠,再加上门当户对,若娶为皇后,当传为佳话。
王战笑言:“昔年高祖武皇帝布衣之时,与林冲结为异姓兄弟,如今朕若娶其女。 岂非亲上加亲?”遂准奏,派员问林冲意见。 满口等同。 王战大喜,遂命其送女进京完婚。
“给圣上新婚贺礼准备好了么?”王轼捧着《卫公兵法》,将读到地那页压上书签,向李顺喜问道。
“王爷放心,一早就备妥了。 ”李顺喜回答道,王轼点了点头,又言道:“河间郡王回京。 本王作为晚辈,当亲自登门拜访,你准备一下。 ”
“是。 ”李顺喜应了一声,正准备出去,忽然脑中灵机一动,笑嘻嘻地问道:“王爷,陛下马上就要成婚了,您快到弱冠之年。 是不是也应该考虑?”
王轼还真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首先他是亲王,他的婚事要由皇帝哥哥作主,由不得自己。 再次,现在朝廷这个样子,哪有闲心去讨老婆?
“有你什么事?本王不急。 你个太监急什么?去去去,准备一下,本王要去拜访林王。 ”王轼笑骂道。
林冲在朝中威望甚高,哪怕是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大燕的天下,就是以他为代表的一班将领们打下来的。 再加上灭西夏,平金国,除蒙古,哪一战都少不了他。 可谓战功赫赫。 九死一生。 更难能可贵地是,功劳这么高。 却还是小心谨慎,忠心不二,侍奉两代君王都兢兢业业,可算是为臣地典范。
他难得回京一趟,那河间郡王府,自是门庭若市。 王轼地仪仗到了王府地时候,却发现不少官轿都在往回走,他心时疑惑,让李顺喜去问个明白。 不多时,李顺喜回报,说是林王下了令,概不会客,谁也不见。
“真贤王也,身居高位,如今就要成为国丈,却处处谨慎,不让人说闲话。 林公地操守,可为大臣表率。 罢了,本王也就不去碰丁子,命人把心意送到,打道回府吧。 ”王轼说道。
李顺喜命人将礼物送至王府门厅,命护着王轼仪仗准备回府,刚刚动身,一年轻将领追上前来,声称河间郡王有请威王殿下府中喝茶,正是林冲长子林渊。
王轼刚下轿,就看到老当益壮的林冲迎了出来,他慌忙上前,拱手作揖:“小王唐突来访,惊扰了王爷,还望匆怪。 ”
林冲早就听说先帝有个儿子,不喜读书,却好舞刀弄枪,后拜韩毅为师,学得一身绝技,能手格猛兽,勇冠三军。 只是他常年在外带兵,不得相见,今天见到,惊为天人!
先帝雄姿威仪,人所共知,但没想到生下一个儿子,却是如此这般丰神如玉,虽古之潘安宋玉,不过如此。
“王爷?河间郡王?”李顺喜连唤两声,林冲方觉失态,上前拜道:“林冲见过威王殿下,王爷千岁。 ”
“岂敢,林王为国征战多年,功劳盖世,小王一向仰慕,今闻王爷回京,特来拜访。 不速之客,王爷没有拒之千里,小王承情了。 ”王轼对这位老军人表现出极大的尊敬。
林冲哈哈大笑,执着王轼的手请入府中正厅,命人奉茶。 说些闲话,无非就是此次送爱女进京与皇帝完婚一事。
没过多久,林冲突然问道:“殿下,我听说你自幼拜韩王爷为师,学习武艺,可有此事?”
“这算什么?我家王爷还是武备学堂第四期马军科第一甲第一名毕业,拿回了天子剑……”李顺喜逮住机会就要把王轼这些得意地事迹夸耀一番。
“要你多嘴?”王轼白了他一眼。
“哦?还有这事?”林冲难以置信,他军中有不少武备学堂毕业生,个个了得,成为军队中坚力量,没想到威王也是武备学堂出身。
“呵呵,年少轻狂时,先帝担心小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遂命入武备学堂求学,三年苦读,侥幸得了头名。 ”王轼谦虚的表示道。
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