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十一桶 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军力挽狂澜 比武艺邂逅娇娘 (第1/3页)
第十一桶 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军力挽狂澜 比武艺邂逅娇娘
大燕建康二年,吐蕃余孽趁王钰去世的机会举兵反叛,企图将燕军赶出高原。 守军将领上报朝廷,皇帝王战无策,求教于耶律南仙,后者力主挥师征讨,并举荐了赋闲在京的原南府军名将呼延灼。
在第三次御前军事会议上,王战提出了这个办法,大臣们倒没怎么反对,呼延灼有谋略,有胆气,更有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由他带兵出征很合适。 但威王王轼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呼延灼年纪太大,高原地区条件恶劣,这位老将恐怕吃不消。
他推荐了一个人,就是他的授业恩师韩王爷。 这一下,大臣们就有些诧异了,韩毅赋闲好几十年了,自当初奇袭上京回来,他就被免了兵权,封了郡王,拜作大司马留在京城,束之高阁。 现在威王殿下提出他来,恐怕还是看在师徒一场的份上。
严格说起来,韩毅的确合适一些,一来他年纪比呼延灼轻,二为名头比呼延灼大,奇袭上京,这是注定要彪炳史册的一战,燕军将领中,无人能出其右。 王战见威王有异议,一时决定不下来,耶律南仙闻讯之后,大为震怒。 她认为王轼处心积虑要和她对着干,遂授意吴弼等人,抓韩毅的小辫子。
韩毅的把柄,其实不用抓,就在那儿明摆着。 他不但有“历史问题”,还有“政治问题”,当初奇袭上京,虽然功劳盖世。 可他放着身处险境的先帝不救,却发兵直取上京。 虽然解释说是为了“围赵救魏”,可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明他对先帝不忠心?
当年他出征回来,就是有大臣建议取他地首级,免得日久生祸害,王钰顾念他功劳卓著,为了保护他而削其兵权。 闲置不用。 现在威王提出他来,吴弼等人抓住这个问题。 大作文章,一再攻击韩王有异心,绝不可授以兵权,更不能放他远赴西南。
第三次军事会议再告中断,王战离开政事堂后,命王轼随驾,到了南书房。 两兄弟落座,王战第一句话就是:“二弟,朕知道你想保你恩师出山,可大臣们都对他不放心,你就不要固执己见了。 ”
王轼镇定自若,拱手说道:“陛下,臣弟举荐韩毅,并非出于私心。 所谓内举不避亲。 韩毅虽然是臣弟授业恩师,但他的确有统帅之才,年纪也比呼延灼轻,由他出山带兵,最为合适。 至于大臣们说他有问题,臣弟想先帝当年赐给他丹书铁券。 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 现在极个别大臣,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那才是别有用心。 ”
王战听完,面露难色,看了看弟弟,他知道王轼想干些实事,可呼延灼是耶律太妃举荐了,不好驳她的面子,这次恐怕得委屈一下弟弟了,一念至此。 遂劝道:“二弟。 呼延灼是太妃举荐的,臣也为难。 你就退一步吧。 别让朕难作。 ”
王轼听得眉头紧锁,这话怎么说的?她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国家大事,事无巨细,皆决于皇帝,后宫不得干政,这是铁律,皇帝为何有这种顾忌?
“陛下,有句话臣弟不吐不快。 耶律太妃的确才智过人,也有相当的经验,陛下您本着谦虚求教地态度去咨询,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她地意见,陛下仅可列为参考,不必言听计从,您才是一国之君。 ”王轼这话看似说得有些重了,却是金玉良言,也并非杞人忧天。
王战面露惭色,笑道:“话虽如此,但事情总有个变通。 这样,出征的人选你就不要固执了,就定下呼延灼。 至于韩毅,他也是难得的人才,更何况把二弟栽培成才,也功不可没。 将来有机会,朕一定重新启用他,如何?”
王轼哑口无言,大哥啊大哥,这天下是你的,我推荐人才,也是为你效忠,又不是为我出力,怎么好象说得两兄弟在作交易一样?但王战既然都说出这个话来,事情就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心中暗叹一声,王轼无可奈何的说道:“既然陛下圣意已决,臣弟自当遵命。 ”
见弟弟让步,王战心头稍宽,背靠龙椅叹道:“唉,这些天尽为了吐蕃之事劳神费力,现在如今定下来,只消再召呼延灼授以兵权,就可以出征。 等些日子,裁了水师,这笔军费就足够了。 ”
王轼闻言,霍然起身!失口问道:“圣上要裁撤水师部队?”
王战没有料到弟弟这么激烈的反应,疑惑道:“正是,东海南海两支水师部队,多年来未有作战任务,空耗了许多银钱,朕想裁撤水师,将水师军费挪作马步军平乱之用。 ”
王轼心头大骇!真不知何人心肠如此歹毒,竟然提出裁撤水师地办法!东海南海两支水师,多年来守护国家万里海疆,何谓空费银钱?大燕海上贸易兴旺发达,几十年来成倍增长,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海上贸易之所以如此兴盛,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背后有一支足以傲视四海的强大水师部队。 东洋,南洋诸国,以及海上盗匪,皆畏惧我大燕水师,从而不敢侵扰商船,这才保证了海上航线的安全。 如果裁撤水师,多方势力再无顾忌,那时候,国家财政倚之甚重的海上贸易,就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陛下!”王轼衣摆一掀,拜倒在地,“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若裁撤水师,必将陷海上贸易于万劫不复之地!”
一阵错愕,王战问道:“二弟所言,莫非太过?裁撤水师,何至于威胁海上贸易?我中华声威,远播四方。 四海诸夷皆欣然向往,何人敢动我海商?”
王轼再三叩头:“陛下,文化再兴盛,若没有强大的军事实作后盾,只是空谈!若人家欺负到我们头上,讲理是讲不退敌人地!还得靠武力解决!东洋,南洋诸国。 之所以与我通商,畏我如虎。 都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地水师。 如果他们敢触大燕逆鳞,我水师部队就可远涉重洋,直接打到他们家门口。 陛下,臣弟冒死进谏,万万不可裁撤水师!”
王战见弟弟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时为难:“若不裁撤水师,国家哪里来的军费平乱?”
“陛下。 吐蕃作乱,只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 臣弟咨询过兵部韩公,吐蕃叛军,看似星火燎原,入目皆是,然不过是乌合之众。 只要燕军歼灭其代表,余众必作乌兽散!陛下。 吐蕃境内,人民尚未开化,其上层视民众性命如草芥,要打要杀,皆凭喜好。 律法完全不保障平民的利益,我中华自古便有‘人命关天’‘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古训。 若得平定吐蕃。 推行我中华之制度,传授我中华之文化,将土土牛羊,分于百姓,以收其意。 将吐蕃上层人物,赐以爵位金银,以安其心。 吐蕃必诚心向我!”王轼一番言论,王战闻所未闻。 对于吐蕃,他也只是知道其在大燕西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