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桶 第三百一十碗 政事堂慷慨陈词 攻吐蕃誓保国土 (第3/3页)
“行了,不用拍我马屁。 这个局一定是尚同良和威王勾结事先设好地,不过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其一,皇帝很看重他的弟弟,不可能放威王出去。 其二,这仗打不打。 皇帝决定不了,他还得来问我。 其三,王轼帮了我地忙。 ”耶律南仙颇为自得的笑道。
孟太妃母子就不明白了,王轼怎么会帮我们?他与王战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十分亲近。 如今正是他们春风得意之时,不打压我们已经要烧高香了。
见他母子二人一头雾水地模样,耶律南仙说道:“英王想要立足,朝中自然是要有人支持的,现在吴弼一班人马在帮你。 可中央枢纽有人还不行,毕竟山高皇帝远,军队还要有人支持你才行。 可现在大燕一百多万军队,全是先帝一手打下的底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王轼力主镇压吐蕃叛军。 这倒是个机会。 ”
“姐姐的意思是。 趁这个机会,拉拢军中将领?”孟太妃问道。
“拉拢?你拉拢谁?现在谁去领军平叛还没有决定呢。 ”耶律南仙白了她一眼。
“那怎么说是个机会呢?”孟太妃又问道。
“你不懂。 正是因为没有决定人选,所以才是机会。 大燕十几个卫戍区,全都有人了,可吐蕃这块还空着,如果朝廷要动武,势必会挑选得力干将,而且极有可能节制四川,云南,陕西三省军队,那就是二十多万人马,那就是西南半壁江山。 如果这个人,由我推荐出来……”耶律南仙语至此处,没有再说下去。
孟太妃放大眼睛看着耶律南仙,用手巾捂着嘴惊讶的说道:“那这个人以后就是自己人了!咱们皓儿在军中也有支持者了!”
“不错,可问题是,这个人选一定要能服众,在军中要有威望,普通人坐不上去,现在让我为难的就是让谁去节制这三省军队。 ”耶律南仙摇了摇头。
此时,英王插话道:“太妃,朝廷制度,作战状态下,委派的将领都是临时性,战争一结束,兵权就收回。 林冲当年就担任过河北兵马大元帅,但金国一灭,他也回归本职,这样一来,不是白忙一场么?”
“总算这一次你说到了点子上,没错,朝廷是有这样地制度。 可战争不结束,兵权不就一直在么?”耶律南仙笑道。
王皓一时不解:“吐蕃也就那点本事,仗着地利与燕军周旋。 可十几年来,燕军已经渐渐适应了,恐怕动起手来,没多久吐蕃又垮了。 ”
“你怎么就不开窍?仗怎么打,又不是皇帝决定的,那是指挥将领的事,他不让战争结束不就行了?”耶律南仙点拨道,王皓恍然大悟,耶律太妃果然不同凡响,可这手也太黑了吧?拿国家利益去冒险,难道朝里大臣都是傻蛋?
次日再议,吴弼等几位大臣突然改换口风,一致赞同发兵吐蕃平叛。 都说威王殿下一席金玉良言,振聋发聩,如黄钟大吕,警醒世人。 国家疆域,寸土必保,否则,上有负于先人,下愧对于后世,要招千古骂名的。
王战本来不喜欢打仗,但经过威王一闹,动摇起来,现在吴弼等人又改了口风,他更加拿不定主意,毕竟他没有碰到过战争的经验。 战争最考验一个帝王的才能,因为战争不是独立存在地。 牵扯到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如何调度得当,以最小的损失,保证最大地胜利,是门大学问,中国历史上能做得尽善尽美的。 也没有几个人。 王战应该不会成为这其中之一。
“圣上驾到!”沈拓那尖锐的声音在泰安宫回荡着。
太监宫娥哗啦啦跪倒一片,王战直入宫内。 正碰上迎出来的耶律南仙,遂拱手道:“朕今日特来探望太妃。 ”本来中国古代,妾在家族中没有什么地位,更何况老爷已经去了,儿子在当家,成为庶母的妾就更加不用提了。
不过耶律南仙是个异数,首行他极得高祖武皇帝地信任宠爱。 其次对大燕立有汗马功劳,再次,她地亲弟弟,就是现在大燕最重要地藩属,西辽国王。 就这三条,即便是皇太后赵出云,也要对她另相相看。
“陛下政务繁忙,还能有这个心意。 愧不敢当,请座吧。 ”耶律南仙命人奉上茶水。
王战落座,喝了一会儿茶,不知语从何起,耶律南仙一见,主动问道:“莫非陛下遇到了什么难处?尽可说来。 老身替陛下参谋一二。 ”
正中下怀,皇帝轻咳两声说道:“是这样的,吐蕃余蘖日前作乱,袭击官军,攻占城镇。 朝廷商议数日,有说战的,有说和的。 朕一时拿不定主意,太妃早年随先帝四处征伐,熟悉军务,所以朕特来讨教。 ”
耶律南仙没有马上回答。 而是问道:“陛下可曾听说过。 祖宗基业,寸土必保这句话?”
“这是自然。 怎么?太妃也主战?”王战听出来弦外之意。
“吐蕃虽然地广人稀,但雄踞中原西部,千百年来,不通外界,人民不服教化。 高祖武皇帝动用数十万军队,费时十五年方才收服,陛下可知道这是为什么?”耶律南仙问道。
王钰征吐蕃,是本着替后世国人减少麻烦,在这个时代就要把吐蕃纳入中央朝廷的直接管辖,王战从小生在这个时代,哪里能够体会他父亲的苦心?
遂直言道:“朕实不知。 ”
“陛下真诚实君子也。 先帝有个宏愿,要将中原文明,远播四方,所以他接连不断的发动征战,一则巩固大燕统治,二则开拓疆域,三则传播文化。 吐蕃这么大一片领土,先帝岂能放弃?攻打吐蕃,代价很大,如果放弃,岂不是白打了?再说,现在吐蕃作乱,不过是垂死挣扎,陛下只消点一员上将,带大军征讨,必定望风披靡。 ”耶律南仙建议道。
王战频频点头,照这么说来,先帝倒是用心良苦,可这打仗是要花钱,要死人地,前番十五年,耗费甚巨,如今国家财力刚刚好转一些,恐怕承担起来有些困难。
当他把这些担心告诉耶律南仙时,后者却笑道:“这有何难?现在大燕军队一百一十多万,其中马步军占八成,水师占两成。 可这两成的水师部队,却占用了马步军一半地军费。 说句实在话,水师是各兵种中,最华而不实,最没有用处地。 水师自成立之时起,没打过什么仗,大多是在近海航行,保护商船。 现如今,大燕海商们,都有能力自保,何必朝廷穷操心?如果陛下感觉到财政上有困难,不如裁了水师,省下来那笔军费莫说吐蕃之战,就是再打下大燕目前这么一片领土,也绰绰有余。 ”
王战茅塞顿开,大喜道:“太妃之言,甚合朕心,若能裁掉水师,省下来的军费当是一笔庞大地数目,供应平叛,当无大碍。 ”略一停顿,又作难道:“可当由何人领军征讨?又发何处兵马?这些……”
耶律南仙端起茶杯,揭开杯盖,轻轻荡着茶末,笑道:“这就不是我能乱说的,否则朝里就会有人乱发议论,反而不妙。 ”
“太妃不必顾忌,朕诚心请教。 ”王战再三说道。
耶律南仙这才放下杯子:“现如今朝廷各卫指挥使,都有本职在身,不宜轻动。 川滇卫戍区倒是靠近吐蕃,但其指挥使不具备大将之才。 要平吐蕃之乱,非得威望过人,战功卓著之人不可,陛下可有这样的人选么?”
威望过人?战功卓著?河间郡王林冲不就是代表么?不过他镇守河北,不能乱动地,再其次的话,岳飞也不错,可他们都有本职在身。
“若按这个条件,又没有本职在身的,恐怕找不出来吧?”王战问道。
耶律南仙闻言笑道:“陛下忘了一个人,先帝在世时,他不但威望过人,战功卓著,而且统率的是先帝嫡系南府军。 后来在灭蒙之战中,可能有什么地方不小心得罪了河间郡王,被参了一本。 先帝为了照顾林冲的情绪,收了他的兵权,放在中央挂个虚衔。 ”
王战仔细一想,突然明白过来:“太妃说地是呼延灼?”
“正是此人,陛下以为如何?”耶律南仙看着王战。
“他,朕年幼时,倒是听过一些他的事迹,是位勇猛善战的将军。 可年纪会不会大了一点?还有,他是先帝撤下来的人,朕再启用,不合适吧?”王战为难道。
“哈哈,陛下说哪里话,年纪再大,能比得过林冲?他不也还统率十万铁骑,雄视京畿么?虽然先帝收了呼延灼的兵权,可当初是因为碍于林冲的脸面,不得不妥协,陛下应该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此时候,皇帝也要让着拥兵自重的大将。 呼延灼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如果陛下能重新启用他,他一定会感恩戴德,誓死报效。 ”耶律南仙话里话外,都不离十多年前那场军中将领之间的争端。
反正王战当时还小,也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内幕,权且听着。 略一思索之后,当即表示:“若如此,朕再与大臣们商议,看能不能将这件事情定下来。 ”
“陛下,必要地时候,你也应该乾纲独断,否则把大臣们娇纵惯了,不是什么好事。 ”耶律南仙意味深长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