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九碗 王轼权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机宜 (第1/3页)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九碗 王轼权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机宜
封建时代,家天下,皇帝虽然至高无上,执掌生杀大权,但毕竟皇帝只有一个,而国家大事,繁琐复杂,他无论如何也管理不过来。 于是就有了种种乱象,如果后宫干政,就会导致朝政混乱,滥杀乱捕。 如果大臣专权,就会让皇权旁落,甚至篡位自立。 但前面两项,都比不上宗室参政来得厉害。
宗室,就是皇帝自家人,又特别是他的兄弟们。 从前帝王打下江山,为了让自己家能够世世代代坐拥天下,就分封兄弟儿子们到各地镇守,叫藩王。 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对皇帝构成威胁,最著名的就是西汉“七国之乱”。 所以从汉武帝起,就用了“推恩令”这一办法削藩,后代都记住这个教训,不让宗室参政。
可现在,尚同良又提出要把威王推到台前,顶上风口浪尖,莫非精明如他,也不记得这些往事了?非也,尚同良不是不知道利害关系,而是比较之下,宁愿冒着割据的危险,也不愿意让皇权旁落,让大燕江山落在女人手里,而且这个女人还是异族。
他之所选中威王,大概是因为实在没有可挑之人,先帝五位皇子,两个还小,一个作了皇帝,一个跟耶律南仙来往密切,剩下一个,就是王轼了。 这其中还有一层原因,王轼与王战两兄弟,从小相伴,感情深厚,正所谓兄友弟恭,由他出面比较合适。
建康二年五月。 尚同良一改往日从不拉帮结派的作风,联合十余位大臣上奏,称威王殿下处事干练,英勇果敢,当出山辅佐圣上,共保王氏江山。 天下都知道,宗室不能干预朝政。 这道联名奏章一出,就引起了很大地争议。
反对者有之。 赞同的也不少,而王战自己,原本就有意把王轼捧起来。 无论兄弟手足,还是满朝文武中,他最相信的,就是这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弟弟。 本来苦于没有借口,现在正好。 大臣们自己提出来了,哪有不准之理?
可问题随后就来了,圣上不止一个弟弟吧?大燕国也不止一个亲王吧?你不能厚此薄彼啊。 那王轼是先帝的血脉,王皓就不是么?再加上这两位王爷年纪相差不大,都已成人成才,要参政,大家一起来。
这事闹到后来,没法收拾。 尚同良这边只认威王,另一些大臣拉着英王不放。 王战没了主意,迟迟决定不下来,最后索性把这个问题推给耶律南仙,去征求她的意见。
“孟太妃到,英王殿下到。 ”耶律南仙寝宫前。 孟太妃领着英王王皓,来拜会耶律太妃。 王钰还在的时候,后宫还避一下嫌,现在都大胆起来,也不忌讳什么,时常走动。 如今皇太后赵出云作了后宫之主,实在震不住局势。
一进宫里,王皓对着耶律南仙就跪了下去,十分恭敬,口口声声说感谢庶母地提携帮助。 耶律南仙很是高兴。 扶起了他。 就命太监奉上番邦进贡的果品,三人坐了下来。
这孟太妃母子来。 当然不会是为了吃这点东西,没多久,孟太妃试探着问道:“姐姐,我听说朝里有大臣撺掇圣上,要把威王捧出来?”
耶律南仙啃着香瓜,听她这么问,放了下来,轻轻擦了擦嘴,笑道:“你消息倒是通灵嘛,看来当年孟相爷给你们娘俩打下了好底子啊,朝上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你们马上就知道了。 ”
孟太妃一时无言以对,讪讪地笑着,王皓接口道:“太妃,母妃知道消息,也不过是后宫的娘娘们平时没事,闲话家常时听来的。 真真假假也闹不明白,只有太妃您才知道个中深浅。 ”
耶律南仙闻言笑道:“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学得嘴这么甜?说说看,你想干点什么?”
王皓还没说话,孟太妃倒抢先发言:“姐姐,看看朝里有没有要紧的位置,中书省没缺的话,要不尚书省也行。 ”
耶律南仙白了她一眼,哼道:“你倒想得美,执宰机构是那么容易进的?现在三省都被那些跟随先帝的老家伙们占满了,连根针也插不进去,只能在六部想想办法。 ”
孟太妃微皱眉头:“六部?皓儿怎么说也是亲王,先帝地爱子,姐姐你也知道的,当初若不是尚同良这老不死的从中作梗,现在有王战什么事?”
耶律南仙脸立马拉了下去:“我说你嘴上怎么没个把门的?这话也能乱说?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帮不上你们什么忙了,另请高明吧。 ”
那边娘俩一时错愕,赶紧赔笑道:“姐姐别气,这不没外人么?行行行,我不胡说了,如果六部的话,兵部吏部这样的要害衙门还成,换成其他的就委屈了点。 ”
耶律南仙气极反笑,也不与她一般见识,略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