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四碗 王钰病危 群魔乱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四碗 王钰病危 群魔乱舞 (第1/3页)

    第十一桶 第三百零四碗 王钰病危 群魔乱舞

    年关将近,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在准备着欢度春节,可北京皇宫里,却在准备着国丧。  御医已经第二次告急,就算是乐观估计,圣上也撑不到开春。  象王钰这种平时没病没痛的人,一旦倒下,那就是病来如山倒,危险性极高。

    据称,皇帝已经一日之内,四度昏迷,即便醒来,也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人也不见,只有皇后童素颜例外。  朝中大臣关心的政治遗嘱,家事遗嘱,至今不见踪影,太子之位悬而不决,若天子龙御归天,大燕江山何人继承?

    有小道消息宣称,皇帝已经立下了遗诏,有可能保管在某位重臣手中,之所以迟迟不肯宣布,是在等皇长子汉王王战回京。  可汉王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消息,恐怕四川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八德街,这里邻近涌金门,许多达官显贵在这里都有别院,大多是金屋藏娇之所。  街头有所宅子,并不十分轩敞却还算精致,是尚书令吴弼的小妾栖身之地。  晌午过后,陆续有轿子停在前门后院,但主人离轿之后,轿夫立即离开此地,片刻也不停留。

    “到齐了么?”花厅之内,一身便装的吴弼高坐于上,不时的打量着在座的宾客。  这些人可都是朝中显贵,最次者也是个四品官。  尚书令召集这么多同僚至此,恐怕是有大事。

    “吴相,王公公,中书侍郎钱伯均。  京师卫都虞侯姜文达未到。  ”有位官员回答道。

    吴弼双手握在一起,不时的绕着大拇指,显得有些焦急,此时,一人踏入厅中,正是王欢。  吴弼亲自起身相迎,落座之后。  再不客套,直接说道:“好了。  王公公已到,其他就不等了。  诸位,咱们长话短说,天子病重,恐将不测。  但太子之位一直悬空,本官为大燕江山计,不得不冒着风险召集诸位大人。  共商国事。  ”

    “相爷,我等多受令尊老大人地恩惠,近年来,吴相对我等也扶助颇多,下官是个直人,不会转弯抹角。  你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我等唯吴相马首是瞻。  ”一人抗声说道。  乃新任兵部侍郎,祁文忠。  他一挑头,其他众官纷纷附议。

    吴弼面有得意,却还是谦虚的说道:“哎,言重了,我等身为人臣。  不过尽本分而已。  如今除汉王未归,其他四位皇子都在京城,皇四子皇五子年幼,仅剩恭王英王两位。  本官担心的是,万一有个不测,国不可一日无君,怎生是好?”

    “相爷,据传言圣上已立下遗诏,如今就在尚相手中。  想必太子之位已经有人,究竟何人。  值得深思。  表面上看。  圣上急召汉王回京,似乎汉王是热门。  但临终之际召子嗣还朝。  这是规矩,也不能就肯定要立汉王为储。  ”崇政殿大学士分析道。

    众官闻言,都表示赞同,先前圣上未病之时与众臣商议储君人选,对英王似乎有些眷顾,就算已经有了遗诏,但也有可能是立英王为太子也说不定。

    此时,一直冷眼旁观的王欢开口发话:“各位,卑臣侍奉天子多年,深知天子英明神武,凡事机关算尽,不留半点差子。  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宣布太子人选。  如果真要立英王,何不早早定下,以安人心?据我估计,储君之位,绝不会是英王,之所以迟迟不宣诏,是怕在汉王回京之前宣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若真如王公公所说,那英王危矣!

    “这怎么行?汉王的确是才学出众,品德高尚,但他是,他是赵娘娘所生,如何能够继承大统?各位不记得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之事么?”御史温坤大声说道。  唐朝吴王李恪,与王战情况极为相似,他的母亲杨妃是隋炀帝地女儿,唐太宗虽然喜欢这个儿子的文武全才,却终究因为他有隋朝皇室血统,没有立为太子,最终唐高宗登基,李恪被冤杀。

    王欢听罢,看了他一眼,笑道:“各位大人有所不知,当今皇后无子,视汉王恭王如己出,自小疼爱,圣上与皇后夫妻情深,再加上太师童贯地关系,立汉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再加上他是皇长子,名正言顺呐。  ”

    是啊,立长不立幼,这是祖宗家法,几千年来都如此。  圣上若真立汉王为太子,也是合情合理的。

    此时,吴弼探身向前,笑着问王欢道:“公公,您在贵妃娘娘身边办差,不知娘娘是什么态度?”后宫嫔妃之中,连皇后也可以不管,但任何人都必须正视耶律贵妃的影响力,她跟随天子多年,屡立大功,是女中豪杰,圣上倚之甚重,连军事大事也毫不避嫌的与之商议。  特别是圣上离京和病重这段时间,国事一直由耶律贵妃主持,她支持谁,这就是风向。

    众官此时都把目光投向王欢,这些人明里是受吴弼恩惠,实际上很多是耶律南仙保荐的。  在座的人,好几个都是圣上亲征吐蕃期间,由贵妃娘娘突击提拔起来。  若贵妃明确表态支持谁,他们自然是赴汤蹈火,义无所顾的追随。

    王欢一时沉默,这种话要仔细拿捏,掌握分寸,乱开黄腔可是要引火烧身地。  其实他今天出宫来,就是代表耶律贵妃。

    “各位大人,贵妃虽是一介女流,但其才智更胜男儿。  几十年来追随圣上,忠贞不二,屡有大功于社稷。  现在圣上病重,娘娘忧虑成疾,却又不得不为大燕江山千秋万代,费尽苦心。  老实讲,汉王仁德布于海内,文采光耀寰宇,可谓谦谦君子。  但……”语至此处,他顿了顿。  环视众官。

    一人接过话头:“不错,汉王仁德,我等也是敬重的。  但汉王并无治国之才,想必各位都心里都明白,圣上征吐蕃期间,一应军国大事,汉王悉数求教于贵妃。  自己并无一计一策。  若汉王继位,如何守得住这万里江山?四川闹事。  汉王掌握不住局面,一省之事尚且,何况天下?反观英王则不然……”

    “不错!圣上历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数十年,方打下今天地基业。  若圣上不在,必须有一位大有为之君继续带领臣民,发扬光大。  汉王绝非上上之选。  我等今日聚首于此,非为个人私利,乃是为天下众生计。  下官建议,我等联名上奏,拥立英王王皓为皇太子!”御史温坤大声疾呼。

    他说讲完,才发现厅内鸦雀无声,没有一人附和他的意见。

    “呵呵,这个。  温大人,此时联名上奏,不合适吧?不但成不了作用,反而露出马脚,万一被人抓住把柄,恐怕所有人都难逃干系。  ”吴弼笑道。  众官皆称善。

    温坤却质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