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290章 授衔 (第1/3页)
一月一日国庆日,举国同欢。
对外的大阅兵结束后,一场对内的授衔大会即将开始,与会人员包括军方高级军官以及部分政府高级官员。
授衔大会,即向军人授予军衔。
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军衔在15世纪一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它是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的过程中,随常备军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军事制度,到了17-18世纪,军衔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所采用。
虽然军衔产生于西方世界,但是实行军衔制有很多好处,军衔可以代表军人级别,它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水平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兼有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及便于进行国际交往的作用,当然,后者可以忽略不计。
十六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战争中,由于法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军人的衔级开始成为一种权利,大大优于家庭出身,受人重视的是劳绩战功,而不是祖宗门第,使得法军所向披靡。
西方的优点,中华帝国亦可以学习使用。
从源河市到中华帝国,颜学义掌控的军队中,暂未实行军衔制,军人都是以实际官职称呼。
然而中华帝国已经成立,颜学义认为是时候实行军衔制,趁着国庆日大阅兵,向军方高级军官授予军衔,等到高级军官授予军衔,其返回各自军团后,由各军团的军团长向下辖的军官授予军衔,当然军衔不是随意可以升降的,军团部拥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最后都需要向陆海空三军的军部汇报。
中华帝国各个军种军衔统一,下辖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武警、预备役、特种兵。
在各个军种中,军衔不代表实际职位。
中华帝国军衔设三等十级: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大校实际上也可以变更成准将,不过准将已经可以列为将军,但是颜学义认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