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日本的野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 日本的野心 (第3/3页)

化,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但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他产生了病态心理,比如他向往欺负和压迫人的快感。1862年,他前往欧洲途经香港的时候,看到一个英国人对一个卖鞋的中国人大打出手,并加以侮辱,他不仅没有产生怜悯之心,反而十分羡慕英国人这种压迫人的感觉。后来他专门写了一篇短文,记述他在香港看到那一幕时的感受,题目就叫《压制亦快乐哉》。标题的意思是“压迫人也很快乐啊”。文章说,日本不仅要像英国人那样压迫中国人,而且要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英国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和欲望。40岁以后,福泽谕吉已经从一个启蒙思想家,变成了一个黩武主义者,他的侵略扩张意愿越来越强烈。1885年,他发表了《脱亚论》一文,提出了“脱亚入欧”理论。他在文章中指出:“我日本国土虽在亚细亚之东,但国民之精神已脱亚细亚之固陋,移至西洋文明”,也就是说,日本从地理上属于亚洲,但在思想上、精神上应该加入到“西方文明”行列。在对待中国和朝鲜的问题上,福泽谕吉则提出了**而无理的主张——侵略和征服。

    “脱亚入欧”思想对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福泽谕吉曾经说过一段让世人深感震惊的话语。他说:“我国对待中国、朝鲜之法,无须因其为邻国而有所顾忌,只能按照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方式方法加以处理。”西方列强对待中国和朝鲜的方法不就是侵略吗?所以说,“脱亚入欧”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日本对朝鲜和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由此可见,摆脱西方列强奴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现“脱亚入欧”,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政治原因。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不足,国民贫穷,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向国外掠夺原料和开辟贸易市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动用武力,进行侵略和扩张是唯一的选择。那么,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要首选中国呢?这是因为,日本环顾四周发现,向东掠夺,是太平洋东岸新兴的富强的美国;向北掠夺,北方虽也物产丰富,但已被俄国所占据;向南掠夺,尽管南亚各国物产丰腴,但已被英、法、西班牙等国家所侵占。唯独西方亚洲大陆上的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中华帝国又处于落后软弱的晚清时期,虽然历经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蜂拥而上,试图瓜分,但没有哪一个列强能够独霸这个庞大而古老的国家,对日本来说,跻身列强中间,“机会”多多。

    所以,掠夺资源和扩大贸易市场,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经济原因。

    接下来就要说到文化了。谈到日本的文化,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日本不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吗?怎么会滋长出侵略扩张的思想呢?这就要看看中国文化是怎样开始影响日本的。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文化已经十分繁荣,但这个时期的日本,还处于渔猎时代,农耕文明还没有产生。

    到了我国的秦代,中华文化开始大规模影响日本。关于这一点,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段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始皇在位37年,曾5次离开都城出巡。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时到达山东半岛的芝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烟台。他在登上芝罘岛的时候,忽见在大海深处,云雾之间,出现了山川、人物等各种景象,蔚为壮观,这令秦始皇心旷神怡。其实这种景象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海市蜃楼,而秦始皇却以为那就是仙境,于是勾起他长生不老的遐想。

    有一个齐国人叫徐福,是一位方士,方士就是古代从事求仙、炼丹的人,他投秦始皇所好,说在大海之上,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和瀛洲,上面居住着神仙,可以派人带数千个童男童女,前往索取长生不老之药。徐福还自告奋勇,愿意前往。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同意徐福从山东半岛南部的琅玡出发,出海求仙。

    方士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比如天文、地理、航海、医术等。徐福非常清楚,海上并没有什么仙山仙药,他主动出海求仙的目的,是想利用秦始皇所提供的优异条件,达到在海外构建一个理想社会的目的。可是,徐福的第一次出海无功而返。

    9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来到琅玡,他迫不及待地召见徐福,询问是否取回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因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而没有取得仙药,害怕受到责难,不敢说出实情,便哄了粮食种子、各种工匠,以及善射的弓弩手。这次出海,徐福一举获得成功,他来到了“平原广泽”之地,可是,他并未取回长生不老之药,而是一去再不复返。自此以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的先进文化不断传入日本,深深影响着日本社会。

    由此可见,日本人侵略中国之野心,从明朝开始戚继光抗倭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的钓鱼岛事件!

    日本人之野心不容小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