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选派官员与人才利用 (第3/3页)
然对杨明感激不尽,在杨明以后推行的改革中也是积极响应,毕竟杨明接下来要对官僚士绅动手,如果让士绅阶级出身的官员去做,只怕阻力会很大。
“公子弃清流而用循吏,下官对此很理解,毕竟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除了吟风弄月也的确做不出几件利国利民的事来,但总不能白养着他们吧,现在到下官这里报名的举人秀才越来越多,连进士都有,该如何处理他们,还请公子裁夺!”
杨明为稳固夔州府的局势,自然要做出一副虚席以待贤士的姿态,所以就让商道行专门负责招揽贤达之士以备选用,来商道行这里求官的士子倒是不少,但杨明却很少任用,而且许多重要职能部门基本上都是任用的是一些老人或者是原有的吏员,而来商道行这里报备的士子又都以房杜自居强烈要求杨明重用他们,所以这让商道行很是为难。
“是这样的,商大人,夔州府不仅仅需要行政人才,也需要教育、医疗、文化宣传等方面的人才,我打算鼓励一批士子携笔从戎去汉家讲武堂进修一段时间然后进军队担任思想政治与宣传方面的官员,而在格物、农耕、医疗、商贸等方面有特长的士子则也可以优先进修,然后成为各方面的技术官员;对于什么都不擅长只知道八股文章的人干脆全部打进教育系统,反正夔州府教育亟待加强,这些人没什么用但教人识字总行吧。”
听闻杨明不但不任命他们当官还让他们去学习,而且学的还是武夫打战之事、农桑稼穑之事、格物杂学等,这些士子们瞬间就炸了,一些人干脆就义愤填膺地回了家还说贼子就是贼子,尽做些荒唐之事;一些人则叫嚣着要打当面与杨明讲讲理,讲讲他为何要本末倒置,不尊儒学;一些人采取妥协,不当官就不当官,情愿去教育系统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对此,杨明也不管,没心思也没精力去理会这些人。既然大多数人愿意教书,他也很支持,干脆就拨一笔款子将两府十三县的原有社学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批公立学堂,以专门负责蒙童的教育,而这些士子们也都被派遣到这些地方去当塾师。如此一来,尽管各个系统都缺人,但唯独初级教育这块做到了村村有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