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选派官员与人才利用 (第2/3页)
多品行有亏,与其说是治理地方倒不如说是搞乱地方。
因而,杨明必须加紧招揽官员以维持秩序,但在之前又必须对这些官员进行甄别,而且也必须得尽量任用老人,毕竟这些人才最值得信任,而且人家跟着你,你总得给人家更大的分红不是,要不然谁愿意跟着你这么个流贼政权。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杨明决定先进行一次行政区域划分,即将原来的东乡县军政府改为夔州军政府,下辖两个府。其中,达州、新宁、东乡、太平、紫阳等县组成绥定府,其余县镇依旧归于夔州府;然后,再进行官员选派和任命。而军政府中央机关则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分守道,一个是分巡道。
现在归附汉家军的待选官吏中主要有三类人:一是原汉家村的人,即已经于西林书院毕业的青年和张有财、兰良善等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老人;二是在占据东乡县时就归附汉家军的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归崇春;三是投降官僚和应招而来或者被汉家军强行控制的朝廷官员如商道行等。
杨明对这些待选官吏的信任程度也是由这三类层次而逐级降低;但选任官员不能只以亲疏为区别,要想实现行政与改革的高效率就必须以能者居上为首要准则。因而,在优先选拔旧人的前提下,杨明还是根据众人的特长与才干优劣进行了选派,例如归县丞因娴熟政务且听话办事而被直接提拔为夔州知府,张有财则成了分守道,主管粮秣赋税,兰良善则成为了绥定知府,商道行依旧是分巡道,主管治安与监察。
对于各县的县令,杨明自然是优先任用了从汉家村走出的学员,其中年仅十五岁的林嘉元就成了东乡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县令,而奉节县县令则是已经具备基本业务处理能力与读写能力且刚刚从汉家军退伍的何大叔,也是奉节县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县令。
但是汉家村中能直接当官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杨明主要还从东乡县的原有官吏中选拔出一些才干卓越担任县令,以前在县衙只是一个普通的书吏的也因此做了一方父母官;不但如此,杨明还有意选择一些出身贫寒的秀才或童生亦或是连童生都不是读书人担任县令,这些人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