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液冷还是气冷(下) (第2/3页)
主体建造的机身本就坚固异常,机枪、乃至高shè机枪用钨芯穿甲弹自然是可以的,但哪怕是富甲天下的老美。都未必用得起。根本打不穿,即使是机炮,打穿机体外壳后也没多大动能了,除非距离很近或者口径较大30mm以上,否则对于坚固皮实的气冷发动机很难造成实质xìng的破坏,尤其边区现在所用的发动机材料虽然稍重了些。但是强度却大得惊人现代炮管钢改过来的,不大才怪......,那就更加结实了,即使真被大口径航炮打到了,也未必就有什么大碍。为此后来歼-1甚至得了个“飞行坦克”的绰号......
综合这三个方面考虑,使用气冷发动机的话。飞行员的损失率至少也可以降低一半以上,而中国不像西方列强和苏联那样有着极其庞大的业余飞行员储备,加之国弱民贫,即使再怎么重视,也不可能培养出海量的飞行员来,自然个个都很金贵,因此这一优势胡卫东是决不能无视的。
而另一方面,苏霍伊又指出,使用气冷发动机的飞机在速度、高空xìng能这两方面虽然比不上液冷飞机,但细细分析的话,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至少没有大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先说速度,安装气冷发动机虽然会令机头的形态变得粗壮而增大飞行阻力,但气动布局的细节设计好的话,影响是可以大为减小的,而且决定飞机速度的不光是阻力,动力也同样重要,而一般来说同样技术条件与尺寸下,气冷发动机的功率可以造得比液冷发动机更大,而且还不只是大一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机头阻力较大的缺陷,虽然即使如此速度还是比液冷的稍慢,但最大速度也就差了5%-10%而已,而巡航速度的影响则更小,完全可以容忍;至于高空xìng能,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帮助,即使用气冷发动机驱动,飞机的升限也可以轻松地突破10000米,这在一般情况下已经足够了。何况苏霍伊一直都认为,在差距不太大的前提下,机动xìng要比最大速度和升限更加重要,虽然“一击脱离”的战术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