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谋定后动 (第2/3页)
更见苗条,也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才女。有此才情美貌,这上门提亲的自然是络绎不绝,但这卢家与旁人却是又有不同,这亲事嘛,竟然是由卢家小姐来做主的。
卢月儿自持才情,哪里肯看得上等闲之辈,一来二去下,这登门的媒人也渐渐少了起来。卢家父母心里忧虑,却又拗不过自家女儿,也只能听之任之,暗暗祈祷能早ri寻得佳婿了。
说来也巧,那ri卢月儿与家中丫鬟到城外寺庙上香,偶遇到一群书生在一旁纵论国事。她听着好笑,不免开口刺了两句,却引起了众书生的不满,几轮辩论下来,却是输给了卢月儿,被她辩驳的哑口无言。而这一幕,却被路过的一名年轻书生看到,心中仰慕其才华,上前。
卢月儿误以为这书生也是那些不学无术的同伙,哪里能有什么好脸色,拂袖而走。那书生却不甘心,从旁人耳中听到了卢月儿的大名后,更是生出了爱慕之意。第二天就登门拜访,卢月儿的父亲卢明柱出来招待,颇感诧异,不知这书生因何而来。寒暄过后,才知道他乃是齐郡薄有才名的房玄龄房公子。
说起来这房玄龄,在齐郡也是小有名气。房玄龄少年时代随父亲去京师,当时隋文帝当国,天下宁晏,一片大好太平景象,但弱冠之年的房玄龄已经对世事有精到的分析,私下对父亲讲:“隋帝本无功德,只知诳惑百姓。而且他不为国家长久之计,诸子嫡庶不分,竟相yin侈,最终会互相诛夷倾轧。现在国家康平,但灭亡之ri翘足可待。”
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获封羽骑尉。由于父亲常年卧榻重病,房玄龄一直伺奉左右,为人极其孝顺。待老夫身亡后还守庐三年,因此错过了不少好机会。正因为如此,房玄龄蹉跎至今,还未曾婚配,功名上也毫无寸进。
房玄龄虽然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但与卢家相比,却是差了不少。卢明柱哪里肯将自家女儿许配与他,敷衍几句后将房玄龄打发了回去。没想到的是,那卢月儿却是在后面偷听,感觉到这书生满腹才华,言谈举止之间,竟是颇有知己的感觉,已是隐隐动了一些心思。
等房玄龄面色沮丧的走出去后,刚转过一处拐角,身后却有一名丫鬟追了上来,塞给了他一张字条后,匆匆离去。房玄龄看过字条后,惊疑不定,几乎疑为做梦,字条上却是那卢月儿约自己改ri相见。
两人再次见面时,言谈间甚是融洽,都对彼此的才华深深佩服。两人如此这般会面了多次,卢家父母却是被蒙在了鼓里。直到这次听说女校设立,卢明柱竟是也存了一番思量,与自家女儿商议辽东一行。卢月儿本就是个女才子,听闻此事哪还有不想去的道理,遂欣欣然答应下来,更是暗中叮嘱房玄龄,告知了此事。其用意自然不必明说,房玄龄心中明白,也就跟着一同来到了辽东。
房玄龄是何等样人,自然明白想要顺利迎娶卢月儿,自己肯定要出人头地,方才对得起卢家小姐的知遇之情。到了辽东不久,随即投书辽东总管府,要自荐为官。
谁也没想到的是,房玄龄不知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这份自荐信投了上去,竟然得到了大总管杨戈的青睐,当即传令下去,要面见房玄龄。两人交谈了片刻功夫后,杨戈已是当场宣布,任命房玄龄为辽东城移民转运使,成了王猛的副手,专门负责辽东移民事项。
房玄龄从总管府内出来之际,头脑兀自有些发昏,就这么瞬间功夫,自己鱼跃龙门,竟是摇身一变成了辽东军的高官,而且即将负责的竟是数十万中原移民。如此重用,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看着杨戈满脸的信任,房玄龄也只有暗自为自己加油鼓劲。
等到了辽东城,见到王猛宋尔痴以及张方李洛等人后,众人对杨戈的这项任命深感怀疑。如此一个声名不著的书生,能成事么?
对众人的猜疑,房玄龄也心知肚明。要想打消旁人的疑虑,只有拿出响当当的成绩出来,这是唯一的路子。连续一个月时间,房玄龄带着手下一干人等,深入到了中原移民的家中,取得了第一手翔实的资料,又花了几天时间,已是拿出了洋洋洒洒一大篇关于移民的方针策略。
这篇文章拿将出来,顿时将所有人当场镇住。直到这时候,他们才对杨戈的眼光大感佩服,不得不服啊,随便派了一个书生过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已是彻底解决了诸般杂事。从此以后,这移民方面的事情,就再不是王猛的老大难问题了。对于王猛而言,只需要每次海船运输移民过来后,作为辽东城郡守露个面,也已经足够了。剩下的事情,房玄龄与张方两人熟门熟路,配合上更是相得益彰,很是默契。
不过这次议事,房玄龄却是未能参加。一方面辽东城移民方面还有诸般杂事,另外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来的时ri尚短,还不够级别的缘故。但王猛张方等人谈论起来,对房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