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70】 和谈吧,大清你最擅长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570】 和谈吧,大清你最擅长了! (第3/3页)

是聚少离多,这次好容易回来了。还没缠绵一诉相思衷肠呢。就丢给艾世丽一个任务,然后人又跑的没影了。

    这如何不让艾世丽气得牙龈痒痒的?

    四月十五日。北伐佑皇军从济南撤退。

    这是没办法的事,奥匈帝国现在是欧洲的战胜国,威望如日中天,这些省军仗着地利欺负欺负缺了主心骨和钱粮的北洋还凑合。但要他们去跟奥匈帝国的战士拼命,尽管对方才几百人,他们也是不敢的。

    四月二十五日,光绪帝看到北伐佑皇军未竞全功,回到了南京,不由跺脚连骂:“可恶的奥匈国,可恶的公主。朕与你们不共戴天!”

    不过,光绪帝还没骂几句,就不得不收起嘴巴,露出尴尬与谄媚并存的笑容。

    原来。龙灏和刘坤一联袂来见他了。

    龙灏是一国之主,并且现在的国际地位极高,凌驾于清廷之上……所以光绪帝在想明白后,对自己露出的谄媚也就释然了。

    论军力,论财富他都不如龙灏多矣。

    而且就算论地盘,他名义上虽然拥有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但他自己都怀疑,自己的政令能否出的了南京城?

    所以,光绪帝见了龙灏,显得非常客气。

    龙灏没客套,第一句话就是:“大家都是中国人,这仗嘛,越打下去,死的人越多,我们于心何忍啊?”

    光绪帝一听,心里一咯噔:呃,这是要我收手的意思?

    刘坤一亦是帮腔说:“陛下,奥匈国已经站到北边的叛逆那边去了,我们再不识好歹,恐怕会把现在好不容易得来的优势给断送掉哇!”

    光绪帝听了就心头一阵不满涌起:不识好歹?你是在说朕不识好歹吗?有你这个做臣子的这样说朕的吗?过分!

    不过光绪帝的不满,在龙灏接下去的话语中,立刻变成浮云,烟消云散了!

    龙灏讲的都是大实话。

    先,他告诉光绪帝,你是我派人救的,别的不提,你欠我一条命!

    其次,他告诉光绪帝,南洋的军费也是他名下的银行和商户赞助的,如果你执意要打,那行,今后这军费就由你这个朝廷来出,我也很大方,以前的欠账就不用你还了,只要你有钱将这场仗继续打下去就行!

    最后,他告诉光绪帝,奥匈帝国的艾世丽可是个战争狂,巴不得多打仗、多杀人、多建立功勋,因为远在欧洲,有很多奥匈皇室成员正在为奥匈帝国下一任的皇位而努力,她如果能在中国抓到一个皇帝,这加分可不少!

    龙灏列事实,摆道理,本来就没什么主见的光绪帝立刻没了话说。

    尤其是艾世丽要抓自己‘赚积分’那一段,更是吓破了他的胆。

    沉默了一会,光绪帝算是对和谈的事实默认了。

    有龙灏,就有他当皇帝的想头,而若是龙灏不支持,他只能依靠那些省军与奥匈国对着来……算了吧,他们已被奥匈国吓破了胆,回南京城后连自己召见他们都躲着不来呢!

    四月的最后一天,龙灏代表炼金国表了自己希望和平的态度。

    他对着《申报》的专栏记者说道:“我是中国人,我当然希望我们祖国大地上不要再有战争!清廷从开国到现在也有两百多年了,我先不对它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表评价,也不说它签署了多少加深我们同胞苦难的条约……我就事论事,现在清廷皇族因为自家矛盾导致分成了南北两个朝廷,也出现了两个皇帝!我认为,按照国际惯例,皇族的纠纷不应该扩大到全体老百姓头上,现在已是十九世纪,马上就要跨入崭新的二十世纪!我们不应像以前的皇朝那样,把皇族的斗争扩大到国民的生活里!所以我认为,战争必须停止,清廷的皇位应该由双方代表坐下来,用文明的手段来协商解决!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客气地说一句,清廷皇族,你们面对外国列强,不是已经习惯了坐下来谈判吗?那为何面对自己同胞时不能收敛起残忍,和平解决呢?我们中国人,不能窝里横,对同胞下狠刀子,有本事,冲日本人撒去,冲那些曾经欺凌过我们的欧美列强撒去!”

    龙灏这段话,经过主编润色之后,立刻变成报纸专刊,遍大江南北。

    读过这期《申报》的人都不住点头:对啊,仔细一想,朝廷也真无能,打起我们汉人来就一身带劲,可一碰到洋毛子就全部变成了软脚蟹!

    我强烈赞成炼金国王说的话,有本事,拳头向列强、向小日本砸去啊!打老百姓算个球本事!

    ……

    报纸经过前面近一年的推广,已经成为了引导国内舆论的重要手段。

    这个时候的中国人非常淳朴,认为报纸上所说的就是真理,没有假话。

    这与后世某个年代,人民认为朝廷台里的广告也是货真价实是一个道理。

    获得了大多数人民的认可,北清和南清两个朝廷,在奥匈帝国和炼金国有意无意地推动下,终于在五月六日,在开封府开始了和平谈判。

    北清出马的是刚刚被释放出来的李鸿章,而南清这边,则是张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