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70】 和谈吧,大清你最擅长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70】 和谈吧,大清你最擅长了! (第2/3页)



    四省的统领没有光说不做,他们派出的鄂军、川军、皖军、豫军,都在第一时间与北洋的清兵交手,有胜有负,血染沙场……先不说是否大大牵扯了北洋的精力,但这‘投名状’,至少是成功地向光绪帝递了出去。

    有了战斗力可观的省军相助,原本平衡的‘拉锯战’立刻倒向了南清一方。

    南清优势!

    北洋是进攻一方,补给线本就长,打了二十多天了,后勤的压力已经相当沉重。

    而慈禧太后还是一如既往的抠,秉承着‘既要马儿跑又不给它吃草’的幻想派作风,只晓得一个劲地在圣旨里催促鬼子六速速攻陷南京,捉拿光绪帝,而应该配的粮草和子弹,却是一概木有!

    鬼子六心里那叫是一个苦啊:还捉拿小皇帝?一个不留神。我都要被南洋的兵给捉了!

    鬼子六已有了撤兵的念头,四省省军的介入,更令他下定了这个决心。

    三月十二日,北清兵马拔营回京。在回程路上连破五道阻拦。总算是在三月十五日,平安回到了还在北京辐射范围的山东省。

    南京之围宣告解除。不过光绪帝在接见了四省‘勤王军’后,萌生了趁热打铁,现在就反攻倒算的念头。

    他召来刘坤一问计,嗯。其实也不叫问计,光绪帝是这样问刘坤一的:“爱卿,我们明日就出兵北伐可好?”

    小皇帝的态度很明确:他对重返北京,重回那个龙位,是迫不及待了!

    可惜,刘坤一给的答复却不怎么明确,他道:“皇上。此仗刚完,还是休养生息、抚恤将士为宜啊!”

    光绪帝对刘坤一的答复自然是不满意的,好在那些省军统领都在南京,调不动南洋。还有四省省军可以调遣嘛!

    光绪帝立志不做傀儡,自己手上没有兵权,那么,就要在南洋和省军之间玩平衡。

    三月十八日,‘北伐佑皇军’成立,主体为四省乡兵,号兵力三十万,从南京出,目标直指北京!

    此军成立,四省统领都官拜一品,权势可谓到了人生的巅峰,志得意满、春风拂面自不用说……哪还不着力为光绪帝卖命?

    三月二十五日,北伐佑皇军打破凤阳府。

    三月三十日,徐州也被占领,南直隶告急。

    四月二日,北伐佑皇军在孔庙附近与北洋军接战,双方大战五天,洋枪和棍棒齐上,死伤人数超过三万!

    鲜血沾满了圣人像……

    四月十日,北伐佑皇军在济南城外驻扎,彻底切断了北洋水师与京师的交通要道。

    京城已成孤城!

    宣统帝吓得哇哇大哭,慈禧太后更是面如土色。

    不打不知道,一打之下,才知道她赖以为臂助的北洋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慈禧太后现在是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恭亲王如此不堪,就不该剥了李鸿章的官皮,把北洋强行交给他来管。

    当然还有,慈禧太后怎都想不明白,光绪帝明明被隐藏的那么好,到底是谁有此神通,能将他从安放在地下五层的牢房里救了出去?!

    光绪怎么说都是正统的皇帝,且德行没有亏失,他一到南京,立刻就给了南洋和江南反对朝廷的势力以无穷的鼓励!

    求和,哀家要求和!

    眼看敌军的铁蹄就要逼近皇城,慈禧太后又祭出了惯用的招数。

    他们要什么?

    银子?美女?还是粮食?

    哀家统统都给,除了这个王位,他们要什么哀家给什么,只要他们不继续给光绪那个小杂种卖命就好!

    慈禧太后的和谈手段一向如此,先把自己的底线无下限地抛出,然后伸出颈脖,给谈判对手任意下刀猛宰的机会!

    可是这一次,慈禧太后叫嚣了半天,底下的官员却无一有回应。

    他们在心里吐槽:哪里还有什么银子、粮食和美女!去年您老人家的寿诞一办,国库都空了,前段时间对南京城的那一场征讨,已经是我们最后的余力了!除了王位都给,哼哼,现在大概也就剩下王位可以给了吧……

    了解到真实况后,慈禧太后有点傻眼,不过她毕竟是心黑手辣之辈,清醒后,她秘密召见鬼子六,准备定下拿京城几个大户开刀的计较……

    幸好,这些大户似乎有大气运加身,当他们还茫然不知自己就要被当成出栏肥猪给宰了时,一条意外的消息传进北京城,传进了正在磨刀霍霍的慈禧和鬼子六耳朵里。

    奥匈帝国的艾世丽公主出面调停了!

    她去往济南,要求北伐佑皇军停止北进的脚步。

    奥匈帝国横插一手的目的还未可知,但慈禧太后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可以,她甚至想亲自去济南,把那位可爱的艾世丽公主搂进怀里亲几口表达心中的喜悦。

    还好慈禧太后没去,要不然绝对会被艾世丽痛扁一顿。

    她这时心正不好。原来她之所以出面制止北伐佑皇军继续前进,完全是听从了龙灏的指示。

    话说龙灏行踪飘忽不定,与艾世丽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