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7章 大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57章 大挣 (第3/3页)

力从住宅投资的扩大转向设备投资的扩大,景气过热迹象。日本政府本应提高利率加以控制,但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价创下历史最大暴跌纪录。如果日本提高利率,国国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的金额必然急剧减少,美国股票危机必将进一步加深。日本大藏大臣宫泽喜一答应了美国的要求继续缓和金融,历史上利率最低的低息政策在继续实行,以扩大国内需求为目的综合政策也在继续实行,这样,流动资金过多现象,而过剩资金被投入涨价预期高的股票和土地,这些虚拟资产价格迅速提高使经济中产生“泡沫”。

    1988年初,因为《广场协议》达成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目标而遭受的巨额外汇损失。二者均形成恶性循环,为美元贬值带来外汇损失,使人们大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们大量抛售美国股票以弥补外汇损失,又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为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大藏省于1988年1月5日,就3月底的结算处理标准确定了灵活运用的方针,使人寿保险公司不必为应付结算而抛售以获取资本收益为目的的股票,实业公司也准许采用选择制,这项缓和措施为以后的泡沫经济膨胀打下基础。对泡沫经济膨胀期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是日本金融自由化导致的两种后果:一是企业资金过剩,二是银行资金过剩。1984年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措施,导致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加大,企业融资方式由以间接融资方式向直接融资方式过渡,这样,企业除在政府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作用下获取资金外,还在资本市场筹得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一部分被用来设备投资,一部分被用来偿还银行借款,此外还有剩余,于是过剩资金被用来购买股票和房地产。银行借款被大量偿还,大银行的生存基础发生动摇,致使其融资方向转向房地产。

    银行本应该向发展潜力大对国民经济有贡献的企业融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但在这一时期,银行为了维持生存,不审查企业的发展潜力,而是首先审查土地担保能力,只要有土地,就根据土地价格上涨进行预测,建议在土地上建设房产,积极开拓融资。同时,了关系的银行把融资对象转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获得过剩资金后也投机性地购买房地产和股票。银行的行为对泡沫经济的膨胀,起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收盘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38915.日元。日本的股票和土地等虚拟资产价格上升,其速度远远超过实质经济增长率。

    1990年是泡沫经济从景气走向崩溃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马上进入谷底。第一次谷底是1990年4月2日的28002.07日元,从1989年的峰值跌落28.05%。第二次谷底是1990年10月1日的20201.86日元,从7月17日的峰28日元)跌落39值(33172),次谷底又被称为日本的“黑色星期一”。两次谷底之间,政府为了抑制泡沫膨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4月,实施了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融资总量的措施,银行必须把对非银行金融公司,包括建筑业在内的房地产融资总额控制在全部融资额的增长速度之下,对房地产交易的资金供应突然减少;从5月开始,次提高公定利率。金融紧缩政策的实施导致泡沫经济的彻底崩溃。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