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高级武器——粒子束武器 (第3/3页)
束对各种物质的垂直穿透深度为:固体推进剂95,铅33,铝08苏联陆基激光反导武器资料图片
地基粒束武器要解决在大气层中的传输距离问题,中性粒束散焦度低,要产生达到破坏未来加固目标所需要的1020~1021J
s
的亮度非常困难由于中性粒束不能穿越大气层,因此只能装在卫星上,所以减加速器尺寸和重量就成为另一难题另外还要研究中性粒破坏目标内部设备的机理地基粒束武器要从地面发射粒束,需要有足够的射程天基粒束武器要在外层空间作战,在监视和跟踪系统方面,对传感器要求极高,而且需要适合于部署在空间的尺寸和重量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萨雷沙甘建设的粒束加速器占地约四个足球场大,美国的粒加速器也有一幢楼那么大,因此天基部署难以实现粒束武器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要进入实战难度非常大首先是能源问题粒束武器必须要有强大的脉冲电源要在导弹壳体上烧个孔,粒束到达目标的脉冲功率须达到1013,能量为107J假设粒加速器的效率为30%,即使不考虑粒束在传输中的能量损失,加速器脉冲电源功率也至少要达到3×1013,而目前在研的最先进的脉冲电源的功率只有107中性粒束武器实用化最关键的脉冲电源功率技术是连续波甚高频(VHF)射频源[3]
编辑本段技术难题
正因为存在上述一系列技术难题,尽管俄美都在积极研究粒束武器,但地基和天基粒束武器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的可行性验证阶段,估计2020年以后有可能进入实战部署美国已做的基础工作包括:进行粒束产生、控制、定向和传播技术理论验证和实验室的试验,用加速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中性粒束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探讨带电粒束方案按照美国的天基粒束武器方案,氢原束的能量为200MeV,武器重量60t,用以拦截大气层外助推段和中段飞行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俄美对于粒束武器的出发点是立足于空间作战与防御,主要工作是基础研究和高能量转换技术的研究;对于地基粒束武器的研究只局限于作为点防御作战的近程武器系统范围,主要是确保带电粒束在大气层中长距离的稳定传播
美国已确定粒束武器的潜在用途是拦截导弹、攻击卫星以及在敌防区外实施扫雷等目前产生粒束的方法是利用线性电磁感应加速器,但由于加速器太笨重,无法投入战场使用美国在基础研究中主要是抓紧研究适于部署在地基和天基反导平台上的型、高效加速器及其技术美国利用线性电磁感应加速器产生粒束,通过同一加速器,连续再循环脉动的粒束,以便让粒束在现有的型加速器中环流,把能量逐渐加到每次通过的粒上美国陆军弹道研究试验室称,尚需进一步证实型环流电磁感应加速器的原理这种加速器能否投入战场使用,加速器的尺寸和重量是关键因素美国还研制过一种实验加速器装置,其尺寸不大于一个办公桌,这是部署在外层空间可以接受的尺寸
能量转换技术的研究的目的是要形成高速粒脉冲美空军的研究机构称,传统的可控硅开关和火花放电开关的研究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开展磁性开关研究,这种开关基于饱和的电磁感应原理,具有很高的重复率[3]
编辑本段武器应用
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
根据美国80年代以来的研究结果,粒束武器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利用中性粒束武器进行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和弹头飞行中段的识别由于粒束生成装置、能源系统及高能粒束传输等问题的解决技术难度太大,在可预见的将来把中性粒束用于洲际弹道导弹弹头中段的识别,也许是唯一可行的应用洲际弹道导弹的中段防御既很重要又十分复杂,因为现代洲际导弹在飞行中段除了释放弹头之外,还释放出大量的诱饵假弹头,要进行中段防御,首先必须将真弹头从大量的假弹头中鉴别出来,而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术采用常用的成像技术和辐射测量技术以及低功率激光或微波检测技术等难以识别真假弹头,而中性粒束能有效地进行这种识别[5]
现身新游
装备了粒武器的远战型机甲
《机甲世纪II》中的远战型机体很好的诠释了粒武器远距离、高杀伤的优秀面与现今的粒武器不同的是,在《机甲世纪II》的背景时代里,由于原物理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粒武器的质量和体积已经缩到机甲可以直接装配的程度了虽然外观缩了,但是粒源、粒加速器、导向磁线圈的基本构造还是保留的[2]游戏中,高耗能问题一直是困扰游戏中粒武器发展的一大羁绊,但随着针对碟型弃舰研究项目的展开,比核能更强大的正反物质湮灭能量逐步为人类所运用粒武器的发展瓶颈也终于被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