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本书高级武器——粒子束武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本书高级武器——粒子束武器 (第2/3页)

启动加速器,将粒束发射出去1带电粒束加速器能够有效对付弹道导弹的粒束武器系统

    一般使用线性铁氧体磁场感应加速器来产生高速电束,绝对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俄美研制的地基粒加速器均为质加速器,其基本原理是:首先把电束发生器产生的电进行加速,然后在高频振荡装置上振动,再在离发生装置上把进来的质用电包围起来,使其进入离加速装置进行加速,质因接收能量而加速在接近出口时,把电去掉,利用磁场使之变成尖锐的高能定向束流,随后把质束向空间发射出去[6]2中性粒加速器利用对原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然后聚集成尖锐的高能定向束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美国研究产生中性粒的方案是:将负离在加速器中加速并聚集,在加速器的出口处去掉多余的电,变成中性氢原束发射出去,并且要求这一过程确保氢原束的质量和能量中性粒束武器要进入作战使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卫星进行早期预警和探测预警卫星将探测目标的数据送往地面站,需要特定卫星和惯性导航系统来实时测定卫星和目标的位置,以及在卫星的任何方向上都能瞄准目标的姿态控制系统[3]

    编辑本段破坏机理

    粒束武器的破坏机理是动能杀伤和γ、X射线破坏粒束不受云、雾、烟等自然环境和目标反射的影响,也不会因目标被遮蔽或受到干扰而失效,其全天候和抗干扰性能较好粒束直接穿入目标深处,不需要维持一定时间,有利于攻击多目标如果粒束没有直接命中目标,则会在目标周围产生γ、X射线,造成第二种伤害和破坏

    粒束的毁伤作用表现在:(1)使目标结构汽化或熔化;(2)前引爆弹头中的引信或破坏弹头的热核材料;(3)使目标中的电设备失效或被破坏[7]粒束既可实施直接穿透目标的“硬杀伤”,也能实施局部失效的“软杀伤”带电粒束对目标的穿透能力极强,能量集中,脉冲发射率高,能快速改变发射方向中性粒束还可对目标周围产生的中、γ、X射线进行遥测,实现对目标的识别[3]

    编辑本段优点缺点

    主要优点

    粒束武器的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具有激光武器的优点,可以随时射击目标,也能灵活调整射击方向,又可同时拦截多批多个目标只要能源应充足,能连续战斗此外,粒束武器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未来战争中,它即是称职的卫士,又是超级杀[4]粒束武器的研制难度比激光武器大,但作为天基武器比激光武器更有前途其主要优点是:(1)不用光学器件(如反射镜);(2)产生粒束的加速器非常坚固,而且加速器和磁铁不受强辐射的影响;(3)粒束在单位立体角内向目标传输的能量比激光大,而且能贯穿目标深处

    主要缺点

    粒束武器的缺点主要有:(1)带电粒在大气层中传输时,由于带电粒与空气分的不断碰撞,能量衰减非常快,而中性粒不能在大气中传播;(2)带电粒在大气中传输时散焦,因此在空气中使用的粒束,只能击近距离目标,而中性粒束在外层空间传输时也有扩散;(3)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会使光束弯曲,从而偏离原来的方向[3]

    编辑本段研究状况

    美国预想中的卫星激光武器资料图片

    1975年以来,美国预警卫星多次发现大气层上有大量带有氚的气体氢,认为可能是发射带电粒束造成的1976年,美国预警卫星探测到前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沙漠地带进行了产生带电粒束的核聚变型脉冲电磁流体发动机的试验有资料表明,对粒束武器的研究,前苏联是从1974年开始的,美国是从1978年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实验室进行理论验证[8]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电离层和大气层外的宇宙系列卫星、载人飞船和礼炮号空间站上进行了8次带电粒束传导方法试验;在列宁格勒地区进行过粒束武器的地上试验,试验装置有线性电磁感应加速器、γ射线仪器、X射线仪器、磁力存储器和多频道超高压开关等,而且进行过带电粒束对洲际弹道导弹、宇宙飞船以及固体燃料目标的照射试验1978年,前苏联在东德制造了使用1000GeV质加速技术的05MV、80J、16层7列的粒束产生装置美国海军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开发粒束武器的跷板计划,研究用带电粒束拦截导弹的核弹头美国*在1981年设立了定向能技术局来开发粒束武器和激光武器,从1981财年开始实施预算额为315亿美元的5年开发计划粒束作为武器使用时必须兼备大电流和高能量以及数兆瓦的能源,它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功率增加几千倍,甚至几万倍粒束击中目标后,放出电,质直穿而入,待能量耗尽后停止100MeV的中性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