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太平派的定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太平派的定位 (第2/3页)

二十余年积累的君威施加下来,没有人感到轻松。

    “领罪?”刘浩然鼻子里哼了一声,“百室,你们内阁好好反思一下,你们到底是大明的内阁,还是那些工商业主的内阁!还有国用和德兴,你们身添资政大夫,是为国定策,为民谋利,不是某些人手里的傀儡!”

    在场的部分资政大夫在战战兢兢中开始体出味道来了,这该不是皇帝陛下对掌握大明经济命脉的江南工商业主有了什么看法,至少是看不得这些人手伸得太长,抡起棍子开始敲打起来。甚至有资政大夫在暗中猜测,皇帝陛下会不会借题发挥,改变国策。要知道,在大明以农为重还是以工商为重一直争论不休,只是在江南派被打压下去之后,这个争论逐渐被定调为以农为根,工商为重,实际上是以工商为重大获全胜。现在皇帝陛下突然借题发飙,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君王的心思,谁猜得透。

    但是王侍尧、叶淙温、刘承志、罗复仁这些“高人”却心里有数,皇帝陛下不会改变国策。自从资政院改制大行以来,皇帝陛下在任何议案讨论、提交、辩论和投票时都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任由内阁、资政院履行程序,临了不管如何,只要是通过的,都是大笔一挥。

    这一次也是如此,皇帝陛下在议案未获通过后发飙,这说明陛下在心底就不赞同这个议案,但是此前他一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任由该议案走完整个程序,一定要等到投票水落石出才出声。这说明,皇帝陛下还和以前一样,非常注重大明的“立法程序”。

    只不过几个人后续想的都不一样,王侍尧和叶淙温这下彻底明白了,李善长、冯国用不愧是跟随皇帝陛下多年的老臣子,又都是精于心计权谋的“高人”,估计在无声中就和皇帝陛下达成默契。

    你说李善长、冯国用看不到匆忙西征的后果,你说李善长、冯国用两人想不到皇帝陛下事后会“发飙”,王叶心里百分百不相信。但是李善长、冯国用就这么做了,这下淮西派就足够对江南工商业主一个交待了。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反对的人太多了,江西派、北方派的人都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这议案的玄机吗?再说了,太平派又保持中立,等于反对,我们淮西派有心无力,而且还吃了皇帝陛下一顿严厉地训斥,这难道还不够吗?

    这一步棋,淮西派可谓是走得非常漂亮,好人全让他当了,恶名就全落在江西派、北方派和太平派头上,尤其是太平派,处境最尴尬。而且淮西派来上这么一手,就等于将太平派从江南工商业主这个庞大的势力群体中驱逐出去了,经过今天这么一着,江南大工商业主自然认清了谁是靠得住的朋友,谁是三心二意的小人,此后恐怕他们不会再同时支持淮西派和太平派,而是改为全力支持淮西派。

    而刘承志和罗复仁心里却在想,按照皇帝陛下喜欢玩制衡的习惯,估计对势力越来越大的江南大工商业主有了顾忌,准备扶植其他的势力进行牵制,那么自己的派系该如何在此情况获得最大的利益呢?

    刘浩然神情冷峻地扫了一眼在座的众人,觉得敲打已经足够了。他明白,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视国家利益为儿戏,这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从中国历朝历代中的党争到另一个世界的欧美政党民主,从根子上来讲就是利益集团的纷争。关键是如何让整个大明所有的利益集团都能参与到纷争中来,都有力量争取到自己的权益。所谓的“独裁”“**”等等只不过是某一利益集团过于强大,严重压制了其他的利益集团,要知道,就算是农民、劳工,他们也可以算是一个利益集团。

    现在淮西派与大明大工商业主关系太密切,已经无法割裂,刘浩然早就有了想法,要想将太平派分出去,不再趟这潭浑水,这一次正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在默契中,刘浩然和李善长、冯国用各取所需,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

    散会之后,众人走出资政院还在那里议论纷纷,李善长和冯国用只是相互拱了拱手,然后谢绝了某些人的邀请,各自回府。他们心里都有数,暗地里看淮西派大获全胜,成功地将太平系从江南大工商业者圈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