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三章 谁胜谁负?(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三章 谁胜谁负?(一) (第2/3页)

重臣,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开始为中枢调整做准备了。

    “二哥,看来西北的风霜如刀啊!”刘浩然看着傅友德那满是皱纹的脸,不由感叹道。

    “陛下,臣为大明守西北乃是职责所在,吃些风沙倒是不要。

    “那边的情况好了些吗?风沙少了些吧?”

    “自从陛下执行西北封土植树政策以来,情况好很多了,以前荒瘾的沙地开始看到一些绿色,军中儿郎无事的时候也多以植树为乐,估计再过个数十年,当有好转。”

    刘浩然点点头,西北的情况如何,陕西、甘肃省布政司的报告写得很清楚。而且他的耳目也将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刘浩然只是顺便一问,通过另外一个途径去了解情况,做一个核对。

    “陛下。只是西北本来就贫瘾,人口不多,现在再一执行封土植树政策,产粮就更少了。军中儿郎们军屯之下还能自余,一旦对西都用兵,恐怕就不足了。而且西北路途遥远,粮食物资运上去耗费不少,难啊!”傅友德转言道。

    “这个我知道,但是封土植树是百年大计,耽误不得。事情有利必有弊,二哥可有什么良策?”刘浩然知道这个矛盾。对西都用兵,后勤是第一位。但是现在大明在西北的政策又使得陕西、甘肃的粮食仅能自给。

    “陛下,依臣只见,只能通过多兴骑兵来缓解这一矛盾。骑兵所乘战马。可以西北遍地的绿草为食,军中儿郎们则以牛羊为食。我这些年做过一些尝试。从漠北、漠南引入大批战马牛羊。练步兵上马能骑,下马能战。习蒙古人逐草而行,效果不错,不仅可以缓解部分粮食压力,而且西北地域广袤,光凭儿郎们的一双脚,是跑不过来的,有了战马之后。将士们的机动能力也提高不少。”

    “那就好。总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了,二哥,青海方面的情况如何?”

    青海与西藏关系密切,而现在的西藏叫做乌斯藏,其实际统治权控制在第着旧。泽言摄政…不竹只派领章阳沙加紧藏年甲,由干大明在西南战事赚几所以没有对西藏采取强硬措施。而是采取用兵经略青海,招抚西藏的政策。

    早在明历五年,傅友德就遣兵进入青海东部地区,前元在青海的大小官吏,有的向西退去。有的归附明朝,到了明历七年,傅友德控制了大部分青海地区。由于这里情况复杂,刘浩然就没有设省,而是直接交给甘肃省一并治理管辖。

    大明在青海一方面拉拢宗教人士,一口气册封了四位法王,并按照漠北例,习行汉字,将其与西藏宗教人士割裂开,一方面则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大规模地执行改土归流,收编当地的部落,迁移头人领,设立府县政权机构,执行保甲制度,此外从陕西北部、甘肃等地迁移大批的蒙古部落过来,再将当地藏人迁移出去,改变民族比例,进行整编混居。

    明历九年,章阳沙加监藏看到前元已经复辟无望,大明如日中天,于是遣使向大明入贡。刘浩然封其为灌顶阐化王,并邀请诸多上师喇嘛入京受封而西藏已有数位上师喇嘛准备动身入京,大明招抚西藏的政策暂时获得功效。

    “陛下,青海已无大事。大明用大量的铁器、茶叶、棉布换取牧民的牛羊皮毛,百姓们倒也安居了。”

    “那就好,二哥,现在国用已经辞职,你看谁当这枢密院主事人比较好呢?”

    “陛下,此事不该问臣。”傅友德连忙摇摇头道。

    “二哥你是军中大将。枢密院乃军中主事之人,当然要问问你的意见。”刘浩然笑着说道。

    “陛下,臣还想在西北待几年,为陛下西征辟疆。”傅友德默然了一会说道。

    “我就知道二哥不愿意回来坐镇枢密院。不过西北、漠北乃中原两大毒瘤之一,现在漠北一去。我大明的重点当在西北了,看来二哥还想着如何驰骋沙场,而西北也离不开你呀。只是这国用辞职。枢密院缺乏坐镇之人啊!国胜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