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六章 《明知论》(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六章 《明知论》(二) (第2/3页)

私利。他在前一次文章的基础上明确了私利是每一个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尊严。提出法律的本质就是保护这三项私利,因为国家的财富和主权就是由千千万万百姓的这三项私利组成的。可以看得出,徐茂诚受到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步子迈得更大了。

    而刘浩然在注释中指出,人权是一切权力的基础,因为没有人权就没有民权,没有民权。君权就是空中楼阁,早晚要被推翻。所以人权是神圣不可侵犯,也就是大明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可见刘浩然的论点比徐茂诚更加激进,他不仅将君权延伸到治理国家的权力,更将君权至于国家三种权力的最底层,也是最受限制的一种权力。

    徐茂诚最后提出法治。他指出法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应该从童学开始就要让百姓们意识到自己的权益,意识到法卑不仅是规范他们行为的规则,更是保护他们权益的规则,所以他们必须尊重法律。捍卫法律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私利。”他甚至提出了遵守法律就是最好的道德。

    刘浩然在注释中指出。法治就是一种制约、妥协和宽容。制约不用说了,就是在保证每一个人人权的基础上禁止去侵犯他人的人权;妥协就是在法律范围里必须对自己某些权益做出让步,这是遵守法律、保证自己基本权益的代价;宽容就是在法律的范围里必须足够地尊重他人的权益,这有这样才能的到别人对自己权益的尊重。

    在注释中,刘浩然还初步探讨了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和多数人统治三种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在“最好的政治是难以实现的,而防止最坏的政治是可能的”的基础上指出,防止最坏政治的原则应该有两点,一是分权制约,二是调和互补。隐隐点出对古希腊拍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的混合政体的重视。经过刘浩然、徐茂诚几经修改和定稿,这篇有徐茂诚撰写、刘浩然作序注释的上用四个。版面全文表。此文一出。震惊了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大明一些有见地的文人在经历了前宋灭亡、暴元统治等痛苦历史后的深废反思,也可以说是他们在接受了刘浩然不少“先进思想和言论小”再吸收了传入的古希腊哲学小政治学等思想做出的一次勇敢探索而。此前罗贯中主持的中国历史为什么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讨论其实就是拉开了序幕,这些文人在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总结不断地反思和现问题,加上其中一些人跟随刘浩然身边数年,深受熏陶。而且随着大明的海外贸易昌盛,古希腊、古埃及等思想学术不断的涌进,使得他们在反思、困惑中试图去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毫无疑问,刘浩然此前为大明埋下的种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他做出的一些尝试并取得的巨大成功,这些文人也不会意识到分权制约、以私利为主的工商业会有这等功效,也不会进而去进行探索研究。

    而且刘浩然治下的大明,思想学术界是非常自由和活跃的。虽然他不喜欢理学,但只是在政治上打压,不让它掌权,却没有禁止它。尤其在各所大学,学子们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理学、心学、法家、黄老学、兵家,甚至功利学、古希腊哲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市场,各种思想在这里生碰撞。而刘浩然还给大明带来的是武以勇武报国,文以才学报国,每一个学子都心怀一颗报国之心,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真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如徐茂诚这样的才子敢于正视和反思自己此前所学,吸收其他思想,探索新的学术来。《明知论》一出。先在大明各所大学引起了极大的反应,不管你是反对还是赞成。都先去买一份当期的《大明邸报》回来细细研读。

    先出来反对的是奉行程朱理学的江南学派和奉行6氏心学的江西学派,《明知论》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