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德 (第3/3页)

之基是国土,我等起兵于乱世,为得就是要收复沦陷国土,所以当才土德:木衡”刘浩然沉吟了一会,这木德还真不好往上安,好像不怎么搭界。”对了,从天下而言,我朝屹立东方。又自诩龙之传人,正合木德为东,木德为青龙”,这通话在刘浩然自己看来无非是一通忽悠,可是听在众人的耳朵里却是另外一回事,对啊,配一种德运,的确会有人提出一种相克的德运,现在五德全给你配上了,说明本朝五德皆全,看你们拿什么来相克,只是这种说法在宋镰、刘基等人看来太过于“新颖”了,可是众人又不敢出言反驳,如果你还是坚持只配一种德运,那岂不是咒本朝将来会被另外一德给克了吗?

    冯国用却笑在心里,承相还真是有想法,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五德这东西原本就是给天下人一个说法的,现在刘浩然提出这么一个新的说法,信五德说的自然以为本朝五德皆全,不信的五德你说十德皆全都没用,刘浩然顺着自己的思路说道:“既然本朝确定五德,那么国旗就用五色,黄色为土,是最重要的,当在中间,上下为红色和白色,表示我们要用火与铁来挥卫我们的国土,接下来木青在最上方,表示我们这个东方天朝为天下之首,水黑在最下,谕示我们将踏着海洋走遍天下,也提醒着我们百姓是水,能载丹也能覆舟,龙凤日月徽就放在中间。”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暗自敬佩,承相居然对旗中五色做出这样的解释,真是太能引申了,不过刘浩然说完后却愣在那里,因为他突然想起,在记忆中,民国北洋政府的旗帜好像也是五色旗,只不过颜色的顺序与自己的这个五色旗不同,不管它了,反正不会有人跑来说自己“别窃”,国旗和德运就这么确定下来了,可是国歌还没有影子,刘浩然脑海倒是有不少国歌资料,可是都不太适用,毕竟军队用的军歌你再怎么变新文人们都不会才多少意见,可是你代表一个国家的国歌要是没有一点“古风”气息,那么文人怎么能答应?再激进也得有个限度,也得照顾现在的文化传统,刘浩然脑海里胡思乱想着,突然由五色旗想到了民国,又从民国想到了一首国歌,据说这首国歌是摘取《尚书》的一段话改写的,他曾经上网听过这首据说是中国第一首国歌,不过好像曲子是一个外国人写的,旋律还可以,没有那么慷慨激昂,反而显得平和大气,刘浩然叫侍从拿来一本尚书,低着头开始翻起来,众人不知道怎么回事,都在那里默默地等着,找到了,原来是《尚书》中的《卿云歌》,刘浩然只记得歌词的大概,却记不住全部,所以必须要找书来核对一下,“卿云烂兮,虬慢役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刘浩然按照记忆中的旋律哼唱了一遍,众人一听便睁亮了眼睛,尤其是宋谅等人,刘浩然喜做乐曲,军中歌曲多走出自其手,所以军中将士们非常喜欢这些歌曲,可是文士们却不太喜这种太直白没有韵律的歌词,他们也一直担心刘浩然届时不要把国歌也弄成军歌那番模样,届时就头疼。想不到刘浩然还识“大体”,居然从儒学经典一《尚书》取了这么一首诗来做国歌,“承相此举,真是令臣敬佩。卿云烂兮,虬馒馒兮,正合我朝国旗颜色,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正合我朝国号之名”,李善长摇头晃脑地说道,    宋镰和刘基相对一视,也在那里点头,他们都是学问大家,自然明白这首诗的出处和含义,这首诗据说是舜禹帝即位时,百官相和而唱,其中的意思是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舜禹一直是历朝历代皇帝的“楷模”,刘浩然愿意以此为榜样当然不错,而且诗中意思非常吉祥,正好可以谕示大明国运昌盛,千秋万代,拿来做国歌最好不过了,至于那旋律,没有军歌那么杀气腾腾,反而大气端和,正好符合儒生文人们的要求,看到众人无异,刘浩然便将这首卿云歌定为大明国的国歌,“……,老曾加油写书,书友们就加油投票,呵呵“,如欲知后

    书迷楼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书迷楼(.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