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7章 施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57章 施压 (第3/3页)

子弟恐怕也不会再事事都去征询太后的意见了。熊氏从驱使隗清,到昌文君赶赴南阳,对武烈侯所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

    “你们已经错过了确立王统的最好时机。”章邯毫不犹豫地反驳道,“如今大王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非常强硬,太后屡次进谏、楚系百般努力均未成功,此刻武烈侯进谏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武烈侯与大王之间的矛盾。”

    确立王统的最佳机会就是秦王政亲政的时侯,但那时候咸阳宫内有夏太后和赵太后,朝堂上有长安君和吕不韦,还有嫪毐,熊氏对手太多,根本无暇顾及王统,即使有心要拿到王统也必定会遇到重重阻碍。等到楚系把这些对手全部铲除了,秦王政羽翼已丰,老太后拿捏不住他了。

    “在我看来,现在正是最佳机会。”

    魏起还想继续争论下去,却见昌文君轻轻摇手,打断了他的话。

    “武烈侯,你的意见呢?”昌文君直接逼问宝鼎。

    宝鼎稍加沉吟,说道,“四天前,上将军王翦率军入代,前锋军已经拿下注句要塞。”

    入代?拿下注句要塞?昌文君等人无不吃惊。

    昌文君和魏起虽然都知道秦军要打代北,但万万没想到王翦已经发动了攻击。王翦发动攻击,咸阳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战场上,而齐楚两国乘着秦军攻代不敢两线作战之际,必定在中原战场上有所动作,也就是说,中原局势也危险了,武烈侯随时都要返回大梁。假如两个战场同时开战,秦军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那么即便老太后突然薨亡,秦王政也无暇对熊氏痛下毒手。

    “代地受灾,李牧的主力又在河北战场,以上将军王翦之力,恐怕年后就能全取代北。”昌文君随即冷静下来,问道,“武烈侯是否认为明年的中原一定有战事?”

    “此次攻击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宝鼎说道,“云中大黑河一线的匈奴人突然攻打雁门,赵人无力抵御,仓惶后撤。上将军王翦得到消息,紧急调用我一万虎烈军和两万北疆军急速入代。你知道大黑河一线有多少匈奴人吗?”

    昌文君眉头紧锁,没有说话。

    “据说匈奴人左方诸王全部集结于大黑河,不出意外的话,其军队人数超过十万。”宝鼎脸色沉重,摇头叹道,“上将军以三万骑入代,击败匈奴人的可能性很小,不过上将军可以在雁门拿到一些城池,从而有效阻止匈奴人,等待后续大军的支援。”

    “那年后秦军必有两线作战之忧。”魏起担心地说道。

    “两线作战并不可怕。”宝鼎说道,“中原可以采取守势,代北却必须攻击,我们必须击败匈奴人才能拿下代地,但匈奴人同样需要代北,他们绝不会轻易认输,所以在我看来,代北这一仗时间较长。”

    “武烈侯是担心李牧北上,上将军遭到赵人和匈奴人的前后夹击吗?”魏起问道。

    “赵人不足为虑,李牧肯定要作壁上观以便渔翁得利。”宝鼎叹道,“我担心的匈奴人。假如咸阳能够说服大月氏,请大月氏从侧翼攻击匈奴人,那代北一战我们才有五分胜算。”

    “中原呢?”昌文君最关心的还是武烈侯,中原假若出事,那真的不敢想像。

    “中原无忧。”宝鼎说道,“但中原的仗要坚持长期打,这可以对大王和中枢形成重压,从而缓解熊氏的危机。”

    宝鼎的意思很清楚,他宁愿在战场上想办法,也不愿意与秦王政直接爆发冲突。老太后整体谋划的核心就是让宝鼎和秦王政自相残杀,但熊氏害怕失去老太后这个靠山被秦王政以雷霆手段打下去,所以变得迫不及待了。

    宝鼎要做棋秤上的对弈者,而不是棋秤上的棋子。楚系的想法也一样,不过楚系这种迫不及待的举措让宝鼎意识到熊氏内心非常惶恐,而这种惶恐的原因是熊氏子弟大都因外戚的身份而掌权,本身并没有显赫功勋,这使得他们的“底子”过于薄弱,一旦大树倒了,这种“底子”的小树根本禁不起风吹雨打。

    宝鼎暗自冷笑,愈发坚定了将这帮“底子”薄弱却狂妄自大的熊氏贵戚彻底打下去的念头。熊氏要涅磐重生,否则无法在未来的博弈中成为蓼园强力盟友。

    这场谈话最终以宝鼎的胜出而结束。宝鼎有策略,只不过策略太复杂,牵扯到的变数也太大,这让昌文君颇为忧郁。

    “我有个建议。”宝鼎笑道,“我觉得你应该留在南阳,这对你我双方都有好处。”

    昌文君无奈苦笑。留在南阳?这算是对咸阳的一种暗示吗?这种暗示又能起多大作用?

    “借口呢?”

    “我有冠冕堂皇的借口。”宝鼎一语双关地说道,“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知道留在南阳的好处了。”

    =

    =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