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7章 施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7章 施压 (第2/3页)

开疆拓边,就是向更远的地方发动攻击,以掠夺更多的土地。

    仗一打,而且还是劳师远征的开疆拓土之战,其耗费的钱财之多可想而知,于是帝国就要加赋课税,就要频繁征调徭役,这必然会激化官民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把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无限制地扩大。

    “等到有一天普罗大众不堪重负了,只要一声惊雷。”宝鼎张开双手,做了个爆炸的手势,嘴里发出“砰”一声响,“王国可能瞬间倾覆。”

    “诸位可能认为我夸大其词。”宝鼎说道,“但大家想一想,统一后的帝国和今日的大秦王国是一回事吗?我们统一中土,迅速兼并了东方六国的土地,但是否迅速赢得了六国民心?没有。”

    “我们若要把东方六国的普罗大众变成大秦人,需要多长时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长?以我看,至少需要两代人的时间。在这之前,在没有征服六国民心之前,如果我们肆无忌惮地压榨六国民众,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了,让他们忍无可忍了,最终必然揭竿而起,举旗造反。”

    屋内陷入沉默,气氛很压抑。

    宝鼎低着头,想着心事。他想到了历史上大秦帝国的南征北伐。南征也罢,北伐也罢,始皇帝的目的就是开疆拓土,就是掠夺更多的土地。掠夺土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粮食,这就像匈奴人掳夺草场一样,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牲畜。粮食和牲畜关系到生存,生存永远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哪个时代都一样。

    昌文君熊炽望着低头沉思的宝鼎,无声叹息。这个年轻人高瞻远瞩,又忧国忧民,他现在就在为统一之后的帝国谋划着生存大计,但现实是残酷的,没有实力拿什么去实现抱负和理想?

    “农耕的发展需要时间。”熊炽说道,“现在我们有新农具,又在不遗余力地兴修水利,再加上耕作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只要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相信粮食亩产必将逐步增加。”

    “武烈侯当然知道农耕的发展需要时间。”魏起叹道,“武烈侯真正担心的不是粮食亩产何时才有根本性的飞跃,而是忧虑咸阳在增加粮食的策略上走向错误的方向,一个可能导致亡国的方向。假如咸阳急功近利,不是把重点放在与民休养、发展农耕,提高粮食亩产上,而是实施以增加土地来增加粮食的简单办法,下令军队劳师远征,开疆拓土,那未来的形势就对中土非常不利了。”

    又是国策问题。熊炽不满地瞪了魏起一眼。老夫为此已经离开朝堂,主动隐退了,你还不满足?国策由谁指定?不是大王,而是主掌朝政的某个利益集团。现在武烈侯走得就是这条路,但熊氏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致命的打击,而老秦人的主要力量在军队,宗室目前势单力薄尚不足以直接干涉到朝政,那么可以想像,一旦老太后不在了,秦王政在咸阳宫说一不二,那些紧紧追随他的关东人将全面控制朝政,国策将由关东人说了算。

    魏起淡然轻笑,似乎窥透了昌文君的心思,接下来一句话直接戳中要害。

    “谁控制朝政,谁就控制国策。”魏起说道,“从未来来说,即使我们控制不了朝政,至少也要控制王统。”一朝天子一朝臣,控制王统就是控制未来,这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宝鼎抬起头,目光从面如止水的昌文君缓缓转向神色冷峻的魏起,然后又望向甘罗。甘罗不敢与宝鼎对视,目光迅速移开,眼里更是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

    甘罗终究是楚人,长时间在楚系的根基之地主持军政,当然要与熊氏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出成绩,完成任务。只是甘罗总是这样脚踩两条船,在政治上做骑墙派,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章邯不待宝鼎的目光望过来,马上开口说话,“王统的事还是放一放。目前我们在朝堂上没有绝对优势,这件事不能做。”

    章邯已经是左更爵的一军统率了,马上又要成为熊氏的女婿,地位身份都发生了颠覆性地变化,所以宝鼎毫不犹豫地把他拉进了蓼园的核心圈子。章邯对宝鼎感恩戴德,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的命运就发生了匪夷所思的转变,这一切都拜武烈侯所赐,他只能用生命和忠诚来报答武烈侯。

    章邯这话一说,昌文君的脸色顿时难看,魏起也是十分不高兴。

    “太后的身体每况愈下,熊氏里里外外承受着重压。”魏起指着熊炽说道,“昌文君辞去御史大夫一职足以说明现在熊氏在咸阳的状况。如果我们继续退让,后果不堪设想。”魏起转头望向宝鼎,躬身说道,“武烈侯,此刻如果你能做出一种姿态,在年后向大王提出王统一事,那么必将大大缓解熊氏的重压。”

    魏起这句话总算说到了要害,这大概也是昌文君在年前赶到南阳的重要原因,但显然这一做法并没有征得太后的同意。太后身体不好,熊氏再现危机,这些熊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