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税收(认为书中银两太过夸张的请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明朝税收(认为书中银两太过夸张的请进) (第3/3页)

农业税:折银2500万两盐税:200万两其他收入:3xx万两----------------合计:30xx万两相比之下,到清康熙治下的最后十年(西元1712-1722年),清财政收入也接近3000万两。

    同一时代,大陆彼端的英国,1714年财政收入为1000万英镑。

    以当时币值,一镑价值4盎司白银,约合中国旧制3两,因此恰好也是3000万两。

    一般认为,明万历初年,财政收入为320-330万两,这明显与事实不符。

    大概是因为明代税收使用钱粮双制,而结算单位也不相同,考据者只考虑了帐簿上现金收入的缘故。

    实际上,万历年间,太仓府每年现金收支都在银800万两以上,太师张居正死后,北京粮仓中存粮可支用十载,太仓府与内库存银1000万两。

    这笔财政赢余成为了

    “万历三大征”的有力保障,也绝非3xx万岁入可以实现的。明朝末年,由于征收

    “辽饷”和

    “剿饷”,岁入一度达到2100万两(同样是现金收入)。然而由于明代最后70年(万历-崇祯)中,有多达1亿两白银通过贸易流入中国,使物价上涨了40%(实际上是白银贬值)。

    考虑到这个因素,(盐税增加),两项征税大体在700-900万两左右,平均每人每年不到50文钱(铜并没有贬值),这明显不是所谓的饮鸠止渴。

    最后,补充一些数字:明代1尺=1两==中日朝七年战争相对平缓时,一名驻扎在辽东的普通士兵每月需要消耗军费白银2两俞大遒戚继光造火器战车,造价白银30两,每车需配属士兵41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