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税收(认为书中银两太过夸张的请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明朝税收(认为书中银两太过夸张的请进) (第1/3页)

很多读者认为小菜在书中的税收很夸张,就连《刺明》的作者也认为明朝的税收只有三四百万两,这让小菜很无语,百度上很多资料其实是不准确的,明代前期和后期的情况是不同的,岁入多少白银,也不代表全部税收。

    以下是小菜找的资料:明代税收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节俭为上的保守思想,明代的社会经济始终没有摆脱以传统农业为基调的局面。

    在国家财政税收上则表现为农业税的主体地位,驱逐了蒙古入侵者后,久进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

    在战前的宋朝,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6000万贯,即使这其中含有通货膨胀因素。

    考虑到宋朝每年多达3500英吨的铜产量和5000英吨的铁产量,这样的财政收入在中国王朝史上也应该是登峰造极了。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财政结算单位全部以贯来进行。换言之,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

    “数目化管理”的雏形。而到了明代,多年的战乱加之政府管理不慎导致的宝钞信用破产,财政结算的方式反较之宋代大为落后。

    明代前期对金银严格管制,禁止民间流通,税收也以征收实物为主。当时田税的结算单位是石,这是古代通用的谷物计量单位,。

    无论白米和小麦,一律以此结算并在统计时进行简单相加,田税的交纳单位是亩,1亩=240平方步=6000平方尺。

    朱元璋曾经试图因地制宜地详细划分每亩田地的税额。但是纵观帝国上下,亩产从西北的不到半石到江南的超过4石,差距多达8倍,在无法精确管理的古代,模糊才是最好的原则。

    几乎在明朝建国初始,帝国的田税就差不多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