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华兴大帝 (第3/3页)
的名字前朝已经使用了,文武大臣们不同意。要么起的名字就不够新颖、没有特色。
由于年号纪年法是帝王年间纪年法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权利象征,容不得马虎大意。
年号兴起于汉武帝时,一直沿袭到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年号的使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明朝以前,一个皇帝执政时常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公元前134年,有慧星出现,这一年就改为“元光”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从郊外猎获一头角兽,又改年号为“元狩”。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20年,年号改动达17次之多。
清朝曾流传一首打油诗“凤凰之多莫过汉宣帝,灵芝之多莫过宋神宗,改元之多莫过武后,宰相之多莫过崇祯。”
也有几个朝代或一个朝代中几个皇帝重用一个年号的,如三国的孙权、前凉的张骏、东晋的司马暇都曾用过“太元”这个年号,唐朝的高宗与肃宗都用“匕元”这个年号。到了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了。
年号的取法一般多为美化统治服务,同时有祝福之意,因此有的年号用后发现有贬意会立即弃而不用,如唐高宗曾拟用“通乾”年号,后因发现“通乾”的反语是“天穷”,而不再用。
年号不仅封建统治阶级刻意雕琢,即使在农民起义军里也频繁使用,如黄巢起义军自立为“金统”,方腊起义军自封为“永乐”,其它还有韩林儿的“龙凤”,李自成的“永昌”等。
“罢了,就用华兴。”江涛斩钉截铁的下了结论,本来众臣不答应,可是又想不到合适的,江涛只好自作主张。
“也好,反正华兴百姓们都熟悉。”程章等只好认同。
翌日上午九点,江涛在江宁城皇宫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废除明训称帝,建国为大华,号大华帝国,暂时定都江宁,建年号为“华兴”,改明年元月一日为华兴元年,国人从此称江涛为华兴大帝,西方称他为大华大帝一世。
大典上,华兴皇帝江涛宣布册封唐烟雨为中华帝国皇后,不过没有立皇太子,并大赦天下。其他几个老婆也一并册封为皇贵妃,黄氏封淑妃,方氏封端妃,王氏封宸妃。
江涛成皇帝后,一切照旧,人事上没有变动,只是又宣布再免三年的农业税,并大肆封爵。
其中程章、黄宗羲、顾炎武、魏东来、王夫之、戴苍父子、方以智等都封为公爵。
而军方的江无极、江石、江信、陈大江、王大山、韩永、王俊义等也封为公爵,其他如江枫、姚俊、罗风、戴蛟、江虎、江豹、甘至、刘国轩、施琅等数十人被封为侯爵,还有上百人都封为伯爵。
还有一些战功卓越的士兵被封爵。
最吸引百姓的是一部分商贾和技工也被封爵,皆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好在封爵只是一种荣誉,暂时还没有什么好处,国库到没有花费太多。
江涛为了增加众人的荣誉感,早就定制了各等级的勋章,所有的勋章都是由金子铸成,甚至公爵和王爵的勋章上面还镶嵌着宝石,这些勋章华美大方,做工精细,最关键的却是所有获爵人员都将受到江涛的召见,由皇帝亲自给他们配上勋章。
这可是极大的荣耀和面子,法律上可是规定,不管是谁,只要为帝国做出突出的贡献,一律可以获得爵位,并且得到嘉赏,这些贡献包括战功、发明创造、政绩、敬献富国良策、培育优良稻种、缉拿顶级通缉犯等等。
这一下全国老百姓都心动了,毕竟获得爵位并不是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