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6章 华兴大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6章 华兴大帝 (第2/3页)

完全杜绝,忙中气十足的道:“皇帝可以当,但是要按照朕的当法,以后不管是何人,再跪来跪去,一律处罚一个月的俸禄,都平身。”

    众人大讶,本来以为江涛当皇帝了,以前一些不合礼仪的规矩都要改过来,不想竟然丝毫不变,个个在心中佩服,其实他们又何尝愿意跪。

    过了好久,整个江宁城才恢复了秩序,而英法的使节团刚好看到这一段,一个个心惊莫名,大明帝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如此帝国惹不起。

    英国的使节团最是震惊,他们国家的国王和议会一向谈不拢,而大明帝国的百姓却主动让华兴王登基,这需要多么大的威望啊,他们绝对不相信这其中有什么虚假,因为所有的百姓都自觉的走上街头,其中有军人、工人、商人,以至于他们只能躲在道路的一角。

    想到此,他们对华兴王更加好奇,这绝对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王者。

    等人群散了,他们找到礼部的官员时却遇到了麻烦,礼部由于忙于皇帝登基之事,只好把使节团安排到了驿馆,英法的使节团无奈,只好趁此机会多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帝国。

    清爽、干净的青石街道,美味的菜肴,良好的治安,坚固而华丽的四轮马车,还有专门的车道和人行道,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使节团们着迷。

    他们携带的金币虽然不能消费,但是临近的银行却可以兑换银元,只要有银元,几乎可以买到全世界的物品,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看来他们小看了这个帝国。

    而且城外不时响起来的炮击声让他们感觉到恐惧,这是数百门大口径火炮齐射的声音,他们本来以为要打仗了,一打听,才知道这只是城外的官兵在训练。

    而且他们一路走来,发现东方帝国的农村并不落后,整齐的砖瓦房和欢快的笑容就是明证,连他们的国家也没有这么发达,而此时的非洲或美洲,大多数还是茅草屋,这让他们期待,又有些畏惧,伟大的华兴王会和英法合作吗?

    不,一定要成功,这些该死的荷兰海盗实在是太猖狂了。

    …………

    仓促登基,江涛却在为年号的问题发愁,此时国号已经定下来,定为大华,意为国土辽阔,滔滔华夏,无穷的炎黄子孙。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为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另外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以朝鲜为例,明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拒用清朝年号,改用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明郑一直采用永历年号,极为相似。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为了年号的问题,江涛本来想换个新颖点的,可是要么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