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篇有价值的评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四篇有价值的评论 (第1/3页)

是书皆看

    李鸿章的**气传说久矣,然打开历史一看,无非是一些谈判策略一类的小动作:比如某年某日李某对某洋大人持“不理不采状”。

    和洋人打马虎眼,用拖延术,施搪塞法,使挂羊头卖狗肉伎俩,装糊涂,这恰恰是弱势晚清一代为官的精明之处。

    试想,洋人强势,如果不用“蘑菇法”和他们“捣浆糊”,捣到哪儿算哪儿,那不是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体无完肤吗?!

    李鸿章也有不“**气”的时候,当我大清比日本强大的1871年6月,李鸿章仔细看了日本带来的草案后立刻拉下脸来说:“此次章约,全改为一面之辞,而且综合西方各个条约择优采用。

    这岂非自相矛盾,将前稿作为废纸不成?未订交先失信,以后的事怎么办呢?”瞧,人家该说的一个字儿不落,全说透了。

    外交讲的就是后面的软硬实力。**外交说白了就是弱势者的外交,就是“第三世界”和强人打交道时的一种武器。

    下面选了几张李鸿章接手外交前后的西人图片,看看中国那时候到底处在何等窘迫的境地。

    “清流”的危害处就在这里,只谈自己的“立身”,不说江山社稷的“安危”。“清流”高歌的曾国藩一生光明磊落,却在“天津教案”处理上两面不讨巧。

    最后只好招来学生李鸿章三下五除二,施点“**气”,用点掉包计就把本案搞得八面玲珑。

    你说这件事上,是曾国藩对朝廷贡献大还是李鸿章大?有人说李鸿章手段卑鄙,洋人跑到人家地盘上喧宾夺主,这已经没什么好讲的,这时还和人家讲宋襄公的“仁慈”就是对“江山社稷”的不仁。

    李鸿章最“**气”的就是签订《烟台条约》。这事儿堪称晚清弱势外交上的杰作,前前后后充满着赏心悦目的“**气”,读来让人在总体痛心疾首下产生局部扬眉吐气:1874年2月21日“马嘉理事件”发生。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官马嘉理进入云南后被当地人杀了,英国公使威妥玛大闹起来。

    对应着,刘克武在招标法的执行上,异曲同工。你洋鬼子不是强势于军政吗?好,老子就不跟你这谈军政,只谈商业。你要往那上面拉,我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