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巴蜀篇 第八十二章 北伐序曲 (第3/3页)
如此之多的事务非李隽这个灵魂人物,非李隽这个南宋战略的总设计师,非李隽这个最高决策者参与不可,准备北伐的最好地方当然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临安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清风子才进谏,要李隽赶回临安。
顿了顿,李隽接着道:“抓住真金毕竟是好事,他地作用比起即将进行的决战小得太多。 但是这也是一步棋,不能不好好利用利用。 四两瘦骨头还能熬出二两油,堂堂一国的太子至少比四两瘦骨头有价值吧?一定要好好用用。 ”嘴角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熟悉李隽笑容的柳河子知道李隽种商人似的笑容一出现,必然有大好事,很是期待地问道:“请问皇上,要如何利用好真金?”他明明是想知道李隽要如何打真金这张牌。 如此一说非常委婉,一点痕迹也不露。
焦裕他们也是很想知道李隽的想法,无比期待地看着李隽,就是清风子也不例外。
“具体的情况现在还不好说,我地意思是派一人去大都,还是是辛苦一下扬明道长,与忽必烈谈谈,看看他的反应再说。 真金在我们手上,我们拥有主动权,不怕他不开出条件。 ”李隽笑着预言。 道:“可以想象得到。 忽必烈开出的条件不会差,我们再加上一点点。 好处就多了去了。 ”
“一点点,你这个奸商处学来的本事岂止加一点点。 ”柳河子在心里暗笑李隽的生意经。
清风子大是赞成,道:“皇上所言,贫道也是赞成。 贫道以为,真金不能留在长安,还是押回临安的好。 ”这种大事,李隽肯定是要亲自过问,自然是让真金去临安比较好。
李隽笑对许光汉,道:“如此,又要辛苦许将军把真金从秦岭押回临安。 ”
许光汉领命道:“臣遵旨。 ”
柳河子听出李隽话外之意,问道:“请问皇上,皇上不与许将军一道?”
“是啊。 ”李隽点头道:“我想从中原回临安,顺道去中原游览一下。 ”说得轻描淡写,好象他真是要去中原游览似地。
中原还处在蒙古人的控制中,李隽以堂堂九五至尊去到中原,无异于冒险,是蹈不测之渊,一个不好就是羊入虎口,这是极其凶险之事,清风子率先表示反对,道:“不可,皇上,万万不可。 此是危地,皇上天下所系,万万不可冒此大险。 ”
他的话马上得到柳河子他们的响应,一齐站起来,向李隽施礼,道:“请皇上收回成命。 ”
李隽摇手要他们坐下,道:“这事就这么决定了。 中原,我是真想去看看,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
中东战争,以色列打得中东国家大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军的指挥官非常务实,敢于到敌国境内去侦察敌情。 其中最好的表率就是以色列的国防部长,亲自去侦察地形,经他之手制订出来的进攻计划堪称杰作。
李隽明明是要亲自去侦察中原的情况,以他之精明要是去了中原必是大有收获,他这个最高决策者要是了解到实际情况,对北伐起到地作用会有多大,谁都可以想象得到,却给他说成意外收获,真是让人想不到。
李隽说得很是轻松,谁都听得出话中地坚决之意,柳河子他们知道李隽主意已定,无法更改,柳河子道:“皇上,请让臣随侍皇上左右,效奔走之劳。 ”
李隽笑道:“这事就不必了,柳将军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你呢。 关中虽然收复了,但是北方地大门还没有关上,眼下正是天寒地冻时节,非用兵之季,等到春暖花之时,柳将军就率军把关中的北大门彻底关上。 ”
“皇上所言有理,柳将军就不必随侍皇上了,还是让贫道去吧。 贫道好多年没有去临安了,不知道现在的临安是何等的喜人,贫道想去见识一下。 ”清风子摸着白胡子,抢着说话,很是期待。
清风子才气非凡,要是有他陪着李隽,自然不会出问题,柳河子他们深表赞同,道:“还请皇上允准。 ”
“能得道长相伴,人生乐事也。 ”李隽大是赞叹,道:“只可惜道长还有重任。 关中新复之地,百业待举,极待恢复,非道长担此大任不可。 ”
中原决战时,关中必然是南宋的战略基地和跳板,北伐之前必然是大军云集,必须要给大军准备好条件,任务非常之重,非一能人不可,清风子担任最好不过。
“皇上,柳将军足以当此大任……”清风子还待再说,给李隽打断了,道:“道长不要再说了。 柳将军负责军队的训练,道长负责民心的重拾,非你二人共同努力不可。 道长要知道,留给朝廷的时间不太多,朝廷务必尽早北伐,不要让鞑子恢复过来。 ”
清风子沉默了一会,道:“既如此,贫道无话可说。 请皇上放心,贫道一定办好。 ”
“嗯。 ”李隽很是放心,对段干木道:“干木,收拾收拾,我们好出。 ”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