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巴蜀篇 第十六章 重建计划(上) (第3/3页)
家,在清朝没落以前地将近两千年时间里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就是到了清朝嘉庆年间。 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世界的三分之一,因而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黄金国度。 ”
对于这点,李庭芝他们自是无话可说,赞道:“皇上所言极是。 ”陈宜中点头,象是在咀嚼其中的韵味似的,赞道:“皇上此言与圣人诲人不倦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非常平常的道理,还与老夫子相提并论了。 真是有点稀奇。 ”李隽在心里如是想,道:“水泥不仅仅可以用来修碉堡。 用在军事方面,也是很好地建筑材料,用来修房造屋可以造福老百姓。 水泥造出来的房子干燥洁净,更适合老百姓居住,也更适宜健康,这样地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大宋朝要的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还要有高素质的老百姓。 要是老百姓因为没有良好的居住条件而造成身体素质低下,疾病缠身,不仅是你们这些肉食者的过错,也是朝庭的过错,也是我地错误。 ”肉食者是古代对做官人的代称。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国民要是身体素质太差的话,还怎么做到国富兵强?我们永远也不能忘了“东亚病夫”四字对中国人的伤害有多深,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在历史上历代朝庭都没有把居住条件,把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列入施政之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李隽如此重视老百姓的健康实是盘古开天地以来地第一遭。
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文天祥他们自然是无法反对,可是这要一大笔银子。 这银子从哪里来?赞成李隽的想法,却苦恼没有银子,只好来个不说话。
李隽明白他们的心思,也不点破,道:“朝庭拨出一批银子出来,向水泥生产商大量采购水泥来修建江南的道路。 江南号称水乡,地面潮湿,一到了雨天,这路面泥泞不堪,很难行走。 朝庭可以修建一些公路。 便于交通。 ”
对于这一点,李庭芝他们自然是没有异议。 满口赞面。
“这修建之事,就交给民间去处理,朝庭给银子,验收就是了。 朝庭要规定,招收的人手地最低工钱,绝不能让黑心的奸商过于压榨老百姓。 要是他招收逃难的老百姓的话,还可以从朝庭领到一笔补偿银子。 ”李隽在桌面上一敲,道:“一定要监管好,不能让奸商上下其手,弄虚作假。 这事,就由履善负责。 ”
文天祥正气凛然,他自打监察百官以来干得有声有色,收效很是不错,由他来负责监管的话,那些商人可得小心了。
李庭芝非常关心地问道:“皇上,那修房子的事情呢?”李隽说到现在都没有说出要如何处理老百姓居住问题,这是中书省的事务,由不得李庭芝不急。
“你也太心急了,我早想好了。 ”李隽在心里如是想,道:“这事还得由朝庭出银子。 朝庭拨出一批银子用来购买水泥、砖头,再交给老百姓去修房子。 这样一来,固然可以起到防止老百姓挪用修房子的银子,但是也会造成奸商、贪官渔利的机会,所以这监管仍然是必要,中书省一定要成立一个有效的机构进行监督、监管。 对于那些坑民、害民地奸商、贪官该关就该关,该杀就杀,不用手软。 ”
对于商人、贪官来说,他们是无利不起早,只要有机会自然是会弄虚作假,坑害百姓,监管是必须地。
李隽在李庭芝他们赞同声中接着道:“为了更好生产出好的水泥,我会责成黄永善成立一个技术机构,制订出统一地标准,对水泥进行检测,对于那些以次充好的奸商不会手软。 ”
把生产技术转卖出去,要是没有一个标准的话,对于那些奸商来说肯定是如鱼得水的事情,原本可以造福于民的大好事给他们一弄就成了坑民的大坏事。 我们现在用的产品有国标管着,要是没有国标的话,那后果朋友们应该想得到。
“老百姓修房子,朝庭出一半银子,另一半就由老百姓自己出。 当然,老百姓现在是没有这个实力,他们拿不出钱来,朝庭给垫付了,到了三年以后就由老百姓归还银子。 到时,要是着实有困难,归还不了的话,朝庭可以酌情免除。 ”李隽很有信心地道:“三年,我想应该是够了。 ”
按照李隽的计划,三年后江南已经是尽复旧观了。 事实上,三年后的江南岂止是尽复旧观,而是远胜从前,其富裕繁华程度让人吃惊。
要是推行李隽的计划的话,马上就要一大笔银子,可李隽说了半天都没有说出这银子的出处,负责中书省的李庭芝头大了,心想该不会是又要着落在我头上吧?他念头还没有转完,李隽接下来的话让他眼睛放光,都快冒出星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