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十六章 重建计划(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十六章 重建计划(上) (第2/3页)

过上好日子。  就是再困难百倍,朝庭也不能抛下老百姓不管。  ”

    他的话掷地有声,让文天祥他们耸然动容,一齐道:“皇上仁德!”

    “皇上,臣以为可以借给老百姓银子,要他们自己修房子,等房子修好了,再把银子免除了。  这样一来,要不了多少时间,江南又会广厦千万间,老百姓就会复业,又会重现江南富饶盛况。  ”李庭芝想了想,开始建议。

    李庭芝初到扬州之时,扬州兵祸不断,房屋毁坏,不少老百姓开始逃难,他就是用地这套办法,把钱借给老百姓,要老百姓造房子,等老百姓把房子造好了再免除借给的钱,没多少时间扬州就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现在,他重提这一措施。  可以说是经验之谈。

    陈宜中接着表看法,道:“皇上,臣也以为祥甫所言极是有理。  臣在广州时,为了安置逃难地老百姓也曾采用过类似的做法,借银子给老百姓,要他们修房造屋,等修好了再免除一半。  接着又免除一半。  几次下来,现在已经全免了。  ”

    李庭芝。  文天祥和陈宜中都是股肱之臣,他们的办法都是试验过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已经“试点”过的,断无不行之理,李隽却并不赞同,道:“你们的办法是好地,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切实可行地。  不过。  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会把借给的钱用来买粮吃,或是用作其他的开支,不一定会用来造屋。  ”

    李隽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庭芝和陈宜中就齐道:“皇上圣明!”

    不论是哪一朝的老百姓都很穷,南宋的老百姓更甚,这都是朝庭无能贪官横行。  游兵散勇敲诈勒索之故,需要银子的地方多地是,一旦银子到手就会挪用到其他用途上,这是必然之事,李隽这个历史学家对此是深有研究,不会不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

    “朝庭现在也急需银子。  要朝庭拿出大批的银子给老百姓造房子太困难了。  ”李隽很是苦恼,道:“这困难太大,朝庭目前是无法承担,必须要借用民间力量。  朝庭没有银子,但是朝庭也有几张牌可以打,只要我们打好了这几张牌,一样可以达到帮助老百姓恢复生产的目的。  ”

    能够不花银子就达到重建江南的目的自然是好,这种好事谁不想?李庭芝,陈宜中和文天祥眼睛瞪得老大,看着李隽。  瞧他们那副急切的样子。  就知道他们心里有多么盼望李隽马上给出答案。

    不能怪李庭芝他们心急,实在是李隽这人地主意太多。  让他们想不到,李隽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用说肯定是智珠在握了,想要他们不急都不行。

    李隽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道:“朝庭现在掌握了水泥的配方和生产,我是想把这两样都卖出去,卖给民间的富豪,再由他们来掌管技术和生产。  ”

    “皇上所言好是好,可是水泥对于朝庭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是一旦落入民间,给鞑子获取了地话,后果相当严重,臣还请皇上三思。  ”文天祥马上表意见,表示反对。

    他的担心并非多余,临安内城的碉堡就是明证,完全可以抵住回回炮的攻击不说,李隽为了检验火炮的性能曾经用火炮轰炸过碉堡。  说实在的,古人的智慧真的很高,造出来的水泥真的不是乱盖,性能真地不错,一连炸了几十炮才炸开一道口子。  要是水泥地生产技术落入蒙古人手里的话,他们用在军事上,火炮地威慑力将会大减。  火炮是宋军现在最为犀利的武器,要是没有了火炮,这战争又很难打了。

    文天祥的话马上得到陈宜中和李庭芝的赞同,李庭芝道:“皇上,臣也以为履善所言有理。  ”陈宜中点头道:“皇上,履善所言很是有理。  ”

    李隽自然明白他们的顾虑,笑道:“这个你们就不用担心了,我已经想好了,我们要加强监管,泄露技术机密的要重处。  火药的威力你们也很清楚,用来炸碉堡确实不太理想。  要是攻打襄阳那样的坚城的话,凭我们现在的火炮困难不小,我们可以研出更具威力的武器,来取代火药。

    “战争嘛,本来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我们要有信心在战争中比对手更善于学习,有信心学得更好,能够创造出新东西。  这样的话,大宋朝才能完成光复大业,才能中兴。  ”

    李隽的话确为经验之谈,历史上只有更善于学习、更善于创造的国家与民族才能真正意义上立于不败之地。

    都知道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到现在为止四大文明古国仍在挥极其重要作用的国家只有中国了。  尽管在历史上中国一再错过了很多历史机遇,但是,我们仍然要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善于明创造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