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争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四章 争议 (第2/3页)



    可以是一盏灯,一个花器,一个收纳盘。

    三者形态各异,但共享同一套设计语言,以缠枝纹的生长逻辑作为核心的三维空间结构。

    把春柳皮使用植物染料染色后,编织灯具罩面、花器表面编织最细腻的缠枝纹样,透光透气,柔美轻盈。

    夏季的荆条选择粗细不一的,作为灯架、花器主体和收纳盘边缘的主结构骨架,确保造型挺括稳定。

    用手工搓制成粗细不等的秋麻绳,作为连接的筋,捆绑固定在关键节点,既牢固,其天然质感又与柳、荆完美融合,并暴露出手工的痕迹。

    而且这三件作品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也可以通过巧妙的卡扣或缠绕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具仪式感的整体景观,完美呼应共生的主题。

    不同材料的共生,传统与创新的共生,实用与艺术的共生。

    “爷爷!我明白了!”

    柳青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和笃定,“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不是画出来,是让它长出来!”

    她几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回工坊,拿起材料开始试验。

    爷爷看着孙女脸上那种焕然一新的光芒,知道她这次是真的开窍了。他没有笑,只是弯腰,利落地砍下几根品相完美的荆条和柳枝,又收割了一小捆韧麻。

    “走。”他言简意赅,“回去试试。”

    回程的路上,柳青的脚步轻快而有力。

    她背着的挎包里,不仅装着三种充满生命力的材料,更装着一份始于自然、终于创造的清晰蓝图。

    创新大赛的作品,在这一刻,才算真正有了灵魂和骨架。

    接下来的,就是将这份领悟,通过双手,一点点变为现实。她知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她已经看见了那条正确的路径。

    回到工坊,柳青立刻被拉回了现实。

    还未等她将脑海中的《共生》蓝图付诸草图,几拨访客和一堆杂事便接踵而至,大赛前的最后宁静被彻底打破。

    最先上门的是镇信用社的信贷员,笑容可掬地表示因为最近工坊发展势头良好,特意来推荐一款非遗助力贷。

    “柳老板,听说你们要参加县里的大赛?要是拿了奖,这贷款额度还能上浮,利息优惠!”

    柳青客气地送走了对方,心里却明白,这好意背后是工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