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绝地反击 (第3/3页)
她联系了之前那位省报的记者朋友,没有诉苦,只是提出了一个探讨性的问题:
“当一门依赖手感与自然的传统技艺,遭遇极致冰冷的数据化考核,是该技艺妥协,还是考核标准本身需要反思?”
记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话题。
一篇题为《数据能丈量“手感”的温度吗?——一纸合同背后的传统工艺困境》的深度报道很快见报,详细分析了这次事件,并附上了那批精美绝伦的礼品篮照片和第三方检测报告。
报道一经发出,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引发热议。
“这是用科学的名义耍流氓!”
“美是无法被数据化的!”
“支持匠人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舆论一边倒地支持清河柳编工坊。甚至有不少设计师和品牌主动联系柳青,表示声援和合作意向。
几天后,柳青收到了浩宇家居的公对公转账,是全款,没有扣除任何罚金。
随款附言只有三个字:“受教了。”
柳青不知道这是秦浩个人的意志,还是浩宇家居迫于舆论压力的危机公关。但她知道,这一仗,他们赢了。
赢的不是钱,是一口气。是手艺人的尊严。
当晚,工坊举行了简单的庆功宴。
大盆的炖肉,自家酿的米酒,欢声笑语终于驱散了连日的疲惫。大家互相敬酒,说着这一个月来的糗事和艰辛,笑着笑着又哭了。
柳青给每个人都封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青姐,这……”周明捏着厚度,吓了一跳。
“应得的。”柳青举起酒杯,“没有大家,我们过不了这一关。清河柳编,是我们所有人的!”
宴席散后,柳青独自走到院子里。
带着凉意的空气吸入肺腑,让她格外清醒。
账户里那笔惊人的余额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有沉甸甸的责任。这笔钱能让工坊升级设备,改善环境,让大家过得更好。
但非遗申报的庞大工程刚刚开始。她打算借这个机会,把《柳编百样图》里的纹样一起申报,虽然路还很长,但经过这一次极限考验,她更加确信,无论前路如何,她都要带着清河柳编,走出自己的节奏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