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真正的大师 (第3/3页)
起茶杯抿了口。
“人哪有纯然的好与坏?得把他们放回柴米油盐里,让字里行间飘着烟火气,那些人物才能从纸页上走下来,站在你跟前说话。就像你师母腌菜时总说的,少了那点人情味儿,再讲究的手艺也出不了地道滋味。”
人情味么?
这些话许成军其实听过类似的。
但是大师亲自在你面前给你讲课那是什么感觉?
...
走出朱老家门。
他想到近现代的文学泰斗,其实少有人提及朱冬润。
但是朱冬润,确实许成军最敬重的大师之一。
...
他读书那会对民国“文学泰斗”们报以极大的敬意。
对那套“近现代中国大师看民国,当代确实少有了”的信以为真。
但真的回看回看1949到1976年,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
国家工业体系从零开始建立,农业合作社推进、扫盲推广、赤脚医生、农村电力普及、铁路修建、国防体系初步成型……
这一切是谁干出来的?
不是那些“文坛泰斗”。
是那些愿意穿上工作服、扎进实验田、住在山沟、跑在前线的普通干部、工人、技术员。
大师们呢?
有的大师在宝岛继续拿高薪搞“自由东大”,
有的人继续研究中国史系谱,整天闭门造车,动不动就出一套10卷本的大部头。
可这些人一辈子都没教过几个农村孩子,没去过一个化肥厂、粮站、卫生所。
没有他们,新中国照样发展了。
你要说他们“被时代耽误了”,许成军更愿意说,是他们太高看自己了。
他们的优越感不是来自能力。
而是来自惯性,是几百年来“士大夫当家”的那种本能:只要读过书,就不该被怀疑。
你可以站着讲,却不能弯腰干。
你可以教育人民,却不能成为人民的一份子。
教员看得很透,他知道这些人嘴上讲得再好听,骨子里也不会为人民服务。
所以他说:“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结合,否则没有出路。”
你说你们知识分子太惨?
隔壁斯老爷捶胸顿足。
历史上屠龙勇士很多,但是屠了龙,拒绝成为龙,还留下了屠龙秘籍的,遍观史书就这么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