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赤潮归心·龙旗照海·同泽证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赤潮归心·龙旗照海·同泽证道 (第3/3页)

翻到“龙旗展,同泽兴,血脉连,万世宁”那一页,手指抚过那墨香犹存、铿锵有力的字句。心潮起伏间,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在“血脉连”旁空白的书眉处,工工整整、力透纸背地添上了一行遒劲的小字:

    “南洋万里,根在炎华。”

    咸腥而强劲的海风,带着太平洋的呼啸,任性翻动着纸页,将那行新墨吹拂得泛起湿润的褶皱。然而,那夹在书页深处的一小撮卧龙岗红土,却紧紧吸附在纸页纤维之间,纹丝不动。那不是普通的泥土——深褐的矿渣碎屑混杂着新稻金黄的碎粒,在煤屑与铁锈的颗粒中,隐隐闪烁着矿物特有的冷光,像是被风沙磨砺过的历史尘埃,更像是刚从那苏醒的东方巨龙鳞甲深处剜下的,饱含生命脉动与坚韧硬骨的深红矿脉!它无声地昭示着:故土已非飘渺的符号,而是可触、可感、融入血脉的坚实之基!

    船行至艉楼无人的角落。陈金钟独自伫立,高大的背影对着汹涌的航迹。他缓缓从贴胸的衣袋里,取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包裹的正是临行前在卧龙岗厂区核心区拾取的一小捧钢屑与矿石碎块。油纸包展开,灰黑色的碎屑在清冷如霜的月光下,闪烁着冰冷坚硬又略带暖意的奇异幽光。他手掌倾斜,那捧凝聚着故国工业魂魄的碎屑,便如点点星辉坠入幽暗的、永不停歇的奔腾海流之中,倏忽间便被深邃的墨蓝吞噬,悄无声息地沉入那孕育了无数生命与传奇的、万古沉寂的海底深渊。

    怀中,《同泽商律典》扉页烫金大字旁,一行新近添注的殷红朱批,在衣料隔开的体温暖意中,此刻灼热得如同烙印,穿透布料直抵心房:

    “凡我炎黄血脉所至之地,无论天涯海角,皆享龙旗之庇护!此乃天律!”

    船舱之内,烛火如豆。邱忠坡坐在简陋的木桌旁,布满老茧的手紧握一支船工绘图用的短粗炭笔。他伏身疾书,粗糙的纸张承受着笔尖的千钧力量:

    “明渊我儿:见字如面!速速变卖狮城家族所属之全部船产!不论大小,不拘新旧,尽数清盘!所得钱款,全数购入炎华国政事堂首次昭告天下发行之‘兴国国债’!一毫一厘皆不可存于外邦钱庄!百年浮萍,逐浪东西,终不过异乡犬彘!今有赤土新基,钢骨铁脊!我邱氏全族,当舍命植根于此!此心铁铸,勿复迟疑!父,忠坡字。”

    信纸最后一字落定,海风从舱壁隙缝灌入,将薄薄的纸张吹拂卷起。信纸一角翻飞,露出了舱板下一道极其隐蔽的、用铁片巧妙加固的暗格缝隙。透过缝隙,隐约可见几排码放整齐的扁平金属箱体的一角,箱体表面皆用滚烫的龙纹火漆烙印密封——内里所藏,正是此行黄志信献出的那份苏门答腊金矿图背后,牵涉的南洋十二处重要矿藏密图!价值足以颠覆整片南海贸易的天平!箱盖烙印,是它们新的归宿与身份的证明。

    主舱方向,忽然飘来一阵清越空灵的七弦琴音,如古泉流泻,在波涛声中摇曳生姿。是章芳林在抚弄珍爱如命的焦尾古琴,一首思乡怀远、意蕴无穷的《汉宫秋月》,幽幽切切,弥漫于整个船舱。胡璇泽心有所感,竟放下手中账本,应和着那缠绵古调,轻轻击节,哼起了一曲带着热带气息的马来古老渔歌小调。悠扬与苍凉的旋律奇异地交织融合。黄志信早已心潮澎湃,再也按捺不住,拍打着粗糙的桅杆横木,沉声而歌,歌声浑厚,字字如珠,撞击着每一个听者的魂魄:

    “金瓯缺处龙鳞补,沧海尽头是故山!纵有风波恶,犹唱大刀环!……同泽同心,万世其安!”

    苍凉的歌声融入辽阔的海浪声,盘旋着冲向高耸的桅杆,惊动了栖息在索具阴影中的成群海鸥。洁白的羽翼在澄澈的月光下掠过船帆,飞掠那杆高高飘扬于主桅顶端的龙纹蓝底旗!旗帜在高速航行中鼓荡着,被猛烈的海风拉扯得笔直!那龙与袋鼠的图腾,在明澈无比的月华辉映下,线条流动,光影变幻,竟仿佛活了过来!两股磅礴的力量紧密地缠抱融汇,浑然一体,呼之欲出!像是要挣脱了旗杆的束缚,裹挟着这整船归心的血脉与希望,腾空而起,直飞向繁星闪烁、浩瀚无垠的天河之上!在无尽的历史洪流中,烙下归心证道的一夜星辰!

    遥远海天之交的地平线上,一缕顽强执拗的、清亮如熔融水晶般的曙光,正奋力刺穿堆积如山、墨色沉沉的阴云。那光,凝练如淬火的剑锋,恰似卧龙岗高炉中滚烫奔腾的钢水,以开天辟地的气势,狠狠地浇铸进那个旧殖民时代冰冷、沉重、压抑得令人窒息的巨大铁幕!

    悉尼港的蒸汽机车,日复一日沿着新铺的钢铁大道飞驰轰鸣。闪亮的钢轨已经如同坚韧的藤蔓,钻过山谷,越过大河,顽强地向南方墨尔本的方向延伸!那列在钢轨上奔跑的、被工人们亲昵唤作“同泽号”的钢铁巨兽,风驰电掣的车斗底部,几条崭新的钢轨棱角处,几个模糊却坚韧的手掌印痕,在正午灿烂的阳光垂直照射下,如同嵌入了金属肌理的古老图腾,映射出星星点点、倔强不灭的晶莹反光——那是离港前日,陈金钟、邱忠坡、胡璇泽……一行人站在高高的卸货栈桥上,最后一次用力拍抚这些承载他们希望与力量的钢铁脊梁时,留下的印迹!它们在晨昏日夜里闪烁着微弱却永不熄灭的光芒,像无数双历尽沧桑后终于触摸到故土根脉的南洋华人的手掌,正用尽全身的力量,推着这列呼啸前行的“同泽”号火车,挣脱一切有形无形的枷锁,奔向更广阔、更自由、更充满希望的蔚蓝海域!

    (后续:赤子浪潮 熔铸新邦)

    这七位南洋华商巨擘,此番归国之行所见所感,早已超脱寻常商贾逐利之思。其胸中涌动的赤诚浪潮,其刻骨铭心的民族之痛与新生之望,已化作熔岩般炽热的行动力。其投资所向,绝非寻常商业布局,而是以血泪为熔剂,将百年身家、家族传承、乃至亡父英灵,皆心甘情愿地铸入炎华这尊新生的、象征着血脉尊严与未来的钢铁神鼎之中!其心之烈,其志之笃,其行决绝,足可裂地劈海!归国后酝酿启动的庞大计划,可剖为七大洪流,席卷乾坤:

    1. 铁血奠基(陈金钟): 陈金钟目睹那305毫米巨炮怒吼、撕裂“爪哇号”幽灵标靶的瞬间,狮城旧港码头约翰国巡捕那闪着寒光穿透华人商铺木门的刺刀影像,亦同时刺穿了他的胸膛!离港前夜,墨色深沉,无人知晓,他密遣信使飞驰狮城,签下变卖祖传橡胶园七成股权的文书!当三十万炎华“龙元”金灿灿的光流淌进卧龙岗钢铁厂二期扩建专设的熔炉时,陈金钟亲手将第一铲奠基矿砂投入地基深坑!他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基座上那块沉重的镍钢铭牌,声音低如呓语,却字字泣血:“那年……红毛鬼的炮弹片,炸塌了我陈家那供奉着十七代先祖灵位的祠堂!今日……今日这滚烫的炉膛里,喷涌而出的钢水洪流,便是我陈氏子孙赎百年失地之责、告慰列祖列宗的……不灭香火!”

    2. 烙印医魂(王友海): 同泽医院那间儿科病室门外,那个手腕缠着洗白蓝花楹布、辫梢系着红蓝丝绦的混血女孩,以及她手腕上那蚯蚓般深红的旧疤,让王友海如同石像般沉默驻足了整整一个白昼!三日之后,其名下一支大型船队破浪入港,卸下的是爪哇三座上等蔗园压榨出的如雪晶糖!他不取一文利润,将所有售糖所得,尽数掷向工部衙门,点名要求捐建十所医塾!并坚持亲定选址、督工!更有一项令人闻之动容的“铁律”:医塾所用百万块红砖,皆需掺入南洋种植园被强制拆除焚毁的、折磨过数代华工的黑铁镣铐!将那炼狱的遗骸熔入炉火!掺入砖土!使每一块墙壁中,都深嵌着一段无法磨灭的苦难!砖面之上,那隐约浮现的、如同骨节交错般的暗沉纹路,正是无数受难同胞无声的控诉与永恒的烙印!

    3. 锡矿铸剑(胡璇泽): 胡璇泽并非轻率之辈。在卧龙岗纺织工坊那台最新式蒸汽轧棉机前,他那双看尽商海沉浮的老眼,细致地审视了两个时辰!手指捻过机身上每一个泛着蓝光的精钢齿轮,感受那比英制机械精细逾倍的咬合。离澳签署那份密约前夜,他彻夜未眠,最终颤抖着以苍劲笔锋写下授权:以胡氏家族控制下的马六甲巴生河谷锡矿十年开采权(此矿储量惊人,足以影响欧陆供需平衡),换取炎华工部最新研发的十三款“天工级”精密纺机及全套印染专利!“昔日,英夷商人恃锡矿垄断,捏我南洋华商命脉如待宰羔羊,卡得吾辈透不过一丝气!”他将那沉重的契约死死按压在通红的龙纹火漆印泥上,仿佛要用全身力气将那历史的不公一同碾碎,“今朝!老夫偏要用这‘夷’矿之锡,熔铸我炎华纺织刺破天下罗网的寒光利剑!” 这不止是交易,这是对殖民者商业锁链的终极逆袭!以敌之矛,铸我之盾!

    4. 铜罐封香(章芳林): 章芳林毕生所藏,非金非玉,乃是一册记录着数百种南洋奇珍香料秘制配伍、火候、工艺的古旧配方手札!此乃章氏发家之基,亦如生命!炎华化工坊深处,他恭敬地将此秘典献出时,只提出一个看似古怪却不容拒绝的条件——凡此作坊产自其配方之南洋香料精油、浸膏等物,无论输往何地,其最终封装之容器,“无论大小贵贱,必为我炎华钢厂自锻之‘龙纹精钢罐’!” 铁皮亦不行!第一批丁香精油产出,晶莹剔透,馥郁绝伦!当第一枚小小钢罐被严丝合缝封顶,罐面烙上盘旋龙纹商标时,章芳林肃立当场,捧起工坊内那套价值不菲、从荷兰传家购买的玻璃蒸馏器,“哐当!” 一声巨响,狠掷于坚硬铁砧之上!晶莹的碎片如破碎的星辰四溅飞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