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故居与纪念馆:精神的家园 (第2/3页)
情地说:“李团长带兵那年,在我家屋檐下躲过雨,喝过一碗小米粥…这,算还他了…”
这些来自民间的物件,或许其貌不扬,却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
经过数年精心筹备,一个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日子,李云龙同志故居纪念馆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庄重而质朴,没有过分夸张的现代设计,灰墙黛瓦,线条硬朗,远远望去,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又像一列沉默行军的战士,与周围的苍山翠柏融为一体。
入口处,是一尊李云龙的全身青铜塑像。
雕塑家准确把握了他的神韵:
身披大衣,双手叉腰,头颅微昂,目光如炬地望向远方,嘴角带着那丝特有的、混合着自信、不羁与坚毅的笑容。
基座上刻着简单的两个字:“军人”。
展览从“苦难童年与投身革命”开始,用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展现了他从一个普通农家孩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紧接着,是最为核心和精彩的“烽火岁月”部分。
巨大的沙盘、实物陈列、将参观者瞬间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苍云岭战役实景复原区,精准标注了坂田联队指挥部的位置和新一团的突击路线。
·平安县城攻坚战全景画馆,宏大的战争场面令人身临其境。
还有专门区域展示了他重视后勤、开办“随营军校”、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卓识远见,展现了他不仅是战术家,更是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
“抗美援朝”部分,则重点展示了他指挥部队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与强大敌人殊死搏斗的英勇事迹、鏖战上甘岭的场景复原,令人肃然起敬。
“建设年代”部分,展示了他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殚精竭虑的思考与实践,以及他深入部队、关心基层的许多感人细节。
“永恆的怀念”尾声部分,则集中展示了他逝世后全国军民沉痛悼念的感人场景,以及“亮剑精神”在社会各界引发的广泛反响和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