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8章 :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58章 :工 (第3/3页)



    喧嚣了一日的工坊区渐渐沉寂,只有巨大的烟囱依旧吐着淡淡的烟缕。

    田野间的农夫扛着农具,踏着归家的田埂,身影被拉得很长。

    锐士营的方向,隐约传来整齐划一的呼喝声和沉重的脚步落地声,那是结束了一天严苛训练的锐士们在晚操。

    荀彧独自一人,缓步登上了晋阳城北门的谯楼。

    高处风大,吹动他宽大的袍袖,猎猎作响。他凭栏远眺,目光扫过城外广袤的原野。

    昭余泽方向,他仿佛能看到沃野千里,阡陌纵横,新播下的种子正贪婪地汲取着大地的养分,静待破土。

    雁门郡虽在视野之外,但他仿佛能看到那里同样生机勃勃的田亩,以及被新政点燃的民心之火。

    工坊区升腾的烟雾,在暮色中渐渐淡去,但那孕育着的力量,却依旧沉甸甸地。

    更远处,锐士营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大地上新生的星辰。

    春潮,已然漫过并州的每一寸土地。

    衔接着无比热闹,让晋阳经济半年间腾飞起来的比武大会。

    荀彧的嘴角,不知不觉间,噙上了一丝久违的,发自内心的轻松笑意。

    这并州的天,这片他们殚精竭虑耕耘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回应着他们的付出。

    前将军府,内书房。

    烛火明亮而稳定,将伏案的身影清晰地投在墙壁上。

    张显换下了白日的戎装或公服,只着一件舒适的深色常服。

    案几上堆放着荀彧,韩暨,陈纪等人呈报上来的文书卷宗,昭余泽春播进度,雁门新垦田亩汇总,各工坊“熟手工匠”名录及考核情况,锐士营首日军纪简报…这些冰冷的数字和文字,此刻在他眼中,却比任何画卷都更鲜活。

    他一份份仔细翻阅着,不时提笔在空白处写下简短的批注或指令。

    当看到韩暨附在工坊报告最后,关于蒸汽犁在昭余泽表现及工匠培养成果的总结,特别是那句“两千五百熟手,根基已成,可为大用”时,他的手指在“大用”二字上轻轻敲了敲,眼中掠过一丝精芒。

    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雁门郡请求增拨一批曲辕犁以应对新开荒户激增的公文,张显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伸手从案几旁一个上锁的紫檀木匣中,取出了一卷用丝绳仔细系好的厚厚皮纸。

    解开丝绳,缓缓展开。

    皮纸上,并非公文,亦非地图,而是用细炭条精心绘制的图样。

    线条刚劲而流畅,勾勒出一个充满力量感的钢铁结构。

    巨大的锅炉居于核心,粗壮的烟囱指向后方,复杂的连杆,曲轴,飞轮,传动装置构成了动力传输的脉络。

    下方,是两组坚固的,带有巨大铁轮的车架结构。

    图纸的空白处,密密麻麻标注着只有张显自己能完全看懂的符号,尺寸和推演的计算公式。

    旁边还散落着几张更小的草图,描绘着转向机构,制动装置等关键细节。

    ——蒸汽动力载具(试验型)概念草图。

    显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图纸上,指尖缓缓划过那些冰冷的线条,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足以撕裂旧时代权力桎梏的澎湃热力。

    烛光跳跃,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两千多名对蒸汽动力理解透彻的工匠…这框架已然是足够了!

    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烛芯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窗外,晋阳城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与天边初升的星辰交相辉映。

    田野间,似乎有农夫归家时不成调的夯歌声隐隐传来,遥远而踏实。

    张显拿起细炭笔,在图稿上“驱动轮传动比”旁那个反复修改过的数字上,又重重地圈了一下,留下一个坚定的墨痕。

    他仿佛已经听到了那蒸汽火车在这古老辽阔的大地上发出的第一声震撼天地的嘶鸣。

    “主公,张抚使回来了。”

    门外,阿山的声音响起。

    “知道了。”

    张显收起图纸缓缓起身,带人前往黑山劝降黄巾余党的张宁回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