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八章 专业难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八章 专业难选 (第3/3页)

每次都是一房,而且人数还少。”

    “所以选热门的《诗经》、《易经》竞争激烈,但录取的名额也多。选冷僻的《春秋》、《礼记》竞争小,但录取的名额也少。”张先生讲解道:

    “这里头的门道深着咧,选对本经的和选错的,被录取的机会可能天差地别。”

    “明白。”苏录点点头,选专业这事儿他熟得很。

    “再者,也不能光琢磨报哪一经更容易被录取,归根结底还得看你治经的水平。”张先生又道:

    “治经可比四书难多了。四书是经义的基础,治经是高深的学问……类比的话,四书中最难的《中庸》,在五经中也只能算浅显,当然《诗经》不算。”

    “这样啊。”苏录继续点头,其实今天的第一堂《易经》课就给了他个下马威。

    “所以,治经必须要择名师而从之。”张先生强调道:“而且必须是名师,水平再高,名气不够都不行。”

    “为何?”苏录不解问道。

    “道理很简单,五经因语言古奥、版本庞杂、争议繁多,即使《诗经》这种浅易的经典,也有各种各样的治经流派,”张先生屈指数算道:“有尊朱派、复古派、调和派、解经派等等。”

    “……”苏录听得一脑门子汗,这是做题家最怕的情况。忙小声问道:“就没个标准答案?”

    “当然是以朱子为准了。但刚说过五经太庞杂了,朱子也没办法规定一切,给各派留足了发挥的空间。”张先生叹口气道:

    “不同流派之间的见解,差别大了去了。你若治了东家的经,结果碰上西家的考官,那可就撞在铳口上了。”

    “确实。”苏录擦擦汗道:“怪不得科举最重首场,要是只看五经就乱了套了。”

    “小题做得好,录取的希望确实大,但别忘了,解元只从经魁出,最终名次还是要由大题来决定的。”张先生淡淡道。

    四书题叫小题,五经题叫大题,两者的难度差别可见一斑。

    “所以一定要拜名师,名师弟子多,碰上同门考官的可能性就大。名师名气大,学问广受认可,哪怕不是同家的考官,也会高看一眼,手下留情,自然更容易过关。”

    “明白了。”苏录感激地点点头,请教道:“请问先生,书院哪位先生算名师?”

    “你若只是考个秀才的话,咱们书院的经师就够用了。但若有更高的志向,说句得罪人的话,他们就不够看了。”张先生压低声音道:

    “包括山长也一样,他的学养自然是够的,但远远称不上名师。”

    “啊?那弟子该怎么选?”苏录有些蒙圈。

    “别着急,慢慢看,眼光放长远一些。”张先生便建议道:“不妨先了解一下,泸州乃至蜀中有哪些名师,就算你现在还没条件拜师,也可以先治其本经。待到水平上去了,时机合适了,再转投名师不迟。”

    苏录明白了,张先生是让自己骑着驴找马。

    所以到底选哪一经,可以先不管眼下先生的水平,而取决于自己心仪的名师,治的是哪一经。

    只是这法子,怎么听着这么不靠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