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谁的弟子如此优秀? (第2/3页)
虽说重赏下必有勇夫,但鉴于开学以来,朱子和一直断崖式领先,大家普遍认为,这一两银子就是奖给他侄子的。
尽管二三四名都在省身斋,但林之鸿和乔枫已经四连败于朱子和手下了。公认最有希望挑战朱子和的苏录还欠火候,这次能战胜两位同窗,进步个一两名就不错了。
在大家看来,苏录想要威胁到朱子和,还得再过上几个月……
不知不觉中,孙山同学已经进步到,可以拿来跟第一名作比较的程度了。
但这些闲谈都跟苏录没关系,他的眼里只有这次的考题——
‘君子之道费而隐。’
此句出自《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依然是用苏录非常喜欢的辩证法,阐述中庸之道的广大和精微。所谓广大之处,没文化的老百姓也能知道一些;精微之处,就是圣人也有无法参透的地方。
审题时,苏录想到这恰似自己和张先生的论道,自己刚学《中庸》就能侃侃而谈;张先生浸淫多年,依然有不通透的地方,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广大与精微啊。
由此感而发,一篇八股文便在他心中成型了。
入学半年来,苏录的水平已经精进到,无需再进行半文半白的过渡,直接就可以写出合格的八股文了。当然反复地修改推敲,还是免不了的……
在草稿上修修改改,约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苏录便拿过印着红格子的答题纸,悬腕执笔,认真誊录起来。
只见他竖画藏锋左起,悬针劲挺不逾中线,收若游丝;垂露格底轻顿即转,墨凝如珠。
通篇疏密得宜,笔画舒展不越界,偏旁揖让不挤塞。墨朱相映,瘦硬含温润,拘谨化从容,进步十分明显。
写完之后,苏录又检查了一遍,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从文章到书法,都是自己一年前无法想象的……
没过多会儿,院中云板敲响,监考先生道:“停笔交卷。”
~~
待那先生收卷走人,省身斋中瞬间成了闹市。
众同窗心情不错,大声喧闹。李奇宇回头问苏录道:“哥,你考得咋样?”
“应该能拿到一分。”苏录笑道:“你呢?”
“俺也一样。”李奇宇咧嘴笑道:“多亏了哥的辅导,这回应该是稳了。”
“哈哈哈,那就好。”苏录高兴道,又问程万范道:“小范儿,你呢?”
“哥,我觉得问题不大。”程万范笑道:“头一回考完了心里这么妥帖。”
“太好了,那我就放心了。”苏录高兴地收拾起书箱,站起来准备往外走。
“别走啊,例行聚餐!”马斋长叫住他道。
“就是,哥这个大功臣哪能缺席?我们还得好好敬你一杯,聊表孝心呢。”众同窗也纷纷笑道。
“这回真不行,家里老爷子做寿。”苏录向众人拱手致歉道:“走,我请你们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